全國新冠疫苗接種持續提速。截至5月28日,各地累計接種超6億劑次。我國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以來,疫苗接種每增加1億劑次所用時間已經從25天縮短至5天。
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新冠疫苗有三種,包括接種一針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二針的滅活疫苗和三針的重組亞單位疫苗。疫苗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路線決定了接種的針次,這三種疫苗都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保護效果。
不少群眾在接種疫苗前,仍舊持有疑問:什么是疫苗不良反應?接種后發生異常反應自己要如何處理?關于疫苗不良反應的相關問題,國家衛健委給出了詳細解答。
什么是疫苗不良反應?
疫苗不良反應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與受種者個體差異有關的、且與預防接種目的無關或者意外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一般反應主要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過性反應,例如發熱、局部紅腫、硬結等癥狀。異常反應主要指造成受種者的組織器官或功能損害的不良反應,罕見發生,如急性嚴重過敏反應等。
接種疫苗后為什么少數人可能發生不良反應?
疫苗接種后,在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的同時,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受種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有少數受種者在接種后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
發生異常反應后,個人通常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懷疑為接種疫苗后異常反應,需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并向接種門診、醫療機構或疾控機構咨詢、報告。對需要調查、診斷或鑒定的,受種者應當按照要求提供既往病史、就診病歷等相關資料,配合后續相關工作。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
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緊急使用期間和附條件上市后大規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國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應中的一般反應,主要表現為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等局部反應,發熱、乏力、頭痛等全身反應,是一過性的、輕微的機體反應,通常不需要治療。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緊急使用期間和附條件上市后大規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國新冠病毒疫苗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與已廣泛應用的其他疫苗基本類似,絕大多數為一般反應。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應中的異常反應,主要指造成受種者的器官或功能損害的相關反應,常表現為急性嚴重過敏性反應等,極少發生,需要及時就診治療。
誰來報告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應?
如果受種者懷疑不適癥狀可能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有關,可向接種單位報告,也可向接種單位所在地的縣級疾控機構或者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報告。如公眾無法判定癥狀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可咨詢疫苗接種單位。
接種單位、醫療機構、疾控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疫苗生產企業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責任報告單位。責任報告單位接診醫務人員和從事疫苗不良反應監測的工作人員是責任報告人,在接診或收到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后,對符合監測和處置方案要求的,通過監測信息系統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