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立足當下減輕企業負擔,還是著眼長遠優化營商環境,整治涉企違規收費都需要加大力度、久久為功。
加大海運收費監管力度、嚴肅查處征收過頭稅費、督促行業協會商會進一步規范會費……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打出一套治理“組合拳”,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助力企業輕裝前行。小到水電氣暖安裝改造中的價格監管,大到懲治降費減負政策落實不到位,作為今年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內容,此次專項整治舉措可謂項項有針對,招招紓痛點。
近年來,通過持續整治涉企違規收費,收費項目逐步減少,收費行為更加規范,企業負擔在不斷減輕。目前,涉企收費已由106項減少至32項,減少幅度約70%,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對超3.5萬家中小企業調研顯示,去年,近80%的中小企業對惠企政策落實情況感到滿意。
盡管成效顯著,也應看到,當前涉企收費種類依然較多、彈性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帶”,有的行業協會商會借助行政權力“搭車收費”,有的金融機構利用信息優勢“轉嫁費用”,類似的違規收費仍時有發生。
當前企業經營壓力較大,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以來,受國際環境復雜和國內疫情沖擊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不少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訂單減少、成本上漲等經營困難。從26項降成本重點工作發布到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出臺,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密集出臺實招硬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經濟發展大盤。倘若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問題屢禁不止,這些助企紓困好政策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淪為“空頭支票”。因此,無論是立足當下減輕企業負擔,還是著眼長遠優化營商環境,整治行動都需要加大力度、久久為功。
整治行動需要增強針對性,才能為企業渡難關注入“強心劑”。借力專項整治為企業減負,要靶向施策、精準發力,既要關注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制造企業,也要覆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行業,推動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嚴禁有關單位以疫情防控為名向交通物流企業實行強制攤派等舉措,直擊痛點堵點難點,只要落實落細,就能為廣大市場主體雪中送炭,助力企業更好闖關奪隘、攻堅克難。
減負更注重機制長效性,才能讓企業吃下“定心丸”。從長遠看,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不僅是降成本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招。在整治行動基礎上,進一步厘清涉企收費邊界和監管責任,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壟斷,持續完善收費清單等有關制度,有助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加大投資轉型升級的信心與底氣。
企業穩,經濟才能穩;企業有活力、有競爭力,經濟才會更有韌性。以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工作為突破口,讓惠企紓困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地見效,降本減負的步子邁得更穩更實,廣大市場主體才能輕裝上陣、實現更好發展,為中國經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匯聚起更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