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15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6%。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為了對沖疫情沖擊和各種超預期因素的影響,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財政收支集中體現為減收增支,對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934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3%,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321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2%,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4.9%。全國稅收收入12436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1.6%;非稅收入287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
從主體稅種來看,前三季度,國內增值稅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2%,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33.4%。國內消費稅比上年同期增長7.3%。企業所得稅比上年同期增長2.1%。個人所得稅比上年同期增長9.1%。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比上年同期增長11.3%。資源稅比上年同期增長54.9%。車輛購置稅比上年同期下降30.9%。印花稅比上年同期下降2.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2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
白彥鋒表示,盡管前三季度財政收入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6%,但是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以及非稅收入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從支出看,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3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其中,科學技術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6.9%。衛生健康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10.7%。農林水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5%。交通運輸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6.5%。教育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5.7%。
白彥鋒表示,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年初以來確定的各項政策措施,力爭全年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好結果;同時,要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特別是要為明年財政政策助力社會經濟的常態化發展起好步、開好局做好政策儲備,保證財政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