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遂溪縣堅持“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平臺策劃、社會參與”工作思路,創新“六個一批”模式,著力打造“國字號”電商示范縣,實現電商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從完善到區域示范引領,先后榮獲廣東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務院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百強縣等稱號。
一是引進一批電商平臺。實施“筑巢引鳳”計劃,優化電商發展硬軟環境。用3個月時間改建遂溪電子商務產業園,內設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區、電商培訓實操室等八大功能區,吸引48家電商企業、八百多名青年創業者入駐;實行“一免一貼一優先兩代辦”服務,破解項目用地和企業融資貸款難題,累計為入園企業減免費用310萬元、為創業青年貸款貼息550萬、為企業代辦各類證件78個、代找倉庫約1.1萬平方米;先后引進農村淘寶、一畝田等電商平臺,打造兩大平臺聯袂運作新格局,全縣電商體系實現從無到有再到大的轉變。
二是集聚一批物流企業。實行園區、站點“兩整合”,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已建起和鞏固白坭坡縣域物流配送中心,北門縣域物流下行配送中心,洋青、界炮、北坡、建新、嶺北五個農特產品鎮級物流分中心,同時在全縣配套302個鎮村物流服務站,構建起以縣城為“心”、鎮村為“點”的物流網絡格局。物流倉儲總面積達4.25萬平方米,其中冷庫面積1.2萬平方米,為降低企業成本,促縣域流通,出臺《遂溪縣電子商務發展快遞物流獎勵補貼方案》,成效顯著。鼓勵電商企業、物流快遞企業開展靈活多樣合作,全縣電商快遞量占總量80%,快件配送時間降幅50%,拼車配送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約10%并逐步吸納周邊地區快遞件運轉,全縣物流配送體系實現從堵到通再到順的轉變。
三是儲備一批電商人才。分層次分步驟建立一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電商人才教程體系,組織學員進課堂、進市場、進社區、進田頭、進車間“五進”學習,累計培訓各類群體1.4萬人次,吸引123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全縣電商從業人員由數百人發展至七千八百多人。促進企業和個體戶向電商新業態轉型,全縣農村網商、微商規模達1120家,電商企業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以上15家,電商人才隊伍實現從小到大再到專轉變。
四是培育一批電商產品。做好精選產品、精準對接、精培品牌“三精文章”,實行專業市場對接、專業平臺對接、政府助力對接、外地“合伙人”對接等四大產銷精準對接模式,牽手京東、盒馬鮮生等新零售平臺,將地域單品推廣變成嶺南精品,遂溪火龍果、遂溪番薯等一批“國字號”“粵字號”農產品成功走出國門,暢銷海外市場,近6年來全縣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農產品電商爆款從2015年的14種增至目前的46種,電商品牌實現從少到多再到精的轉變。
五是帶動一批鄉村產業。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打造“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全產業鏈,2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促產業聯農帶農水平不斷提升。利用電商新業態倒逼土地加速流轉,果蔬、畜禽、對蝦種苗、深水網箱等十大規?;厣a業基地在全縣鋪開。把握“5G”時代創造流量經濟,中國(遂溪)香蕉國際交易中心正式籌建,正大集團全國首家豬肉上鏈試點項目落戶遂溪,湛江市首個5G農業服務基站在遂溪“稻稻薯”基地建成,全縣鄉村產業實現了從傳統粗放種植到規?;N植再到數字化發展的轉變。
六是實踐一批富民舉措。開展電子商務產業扶貧專項行動,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貧困戶”“電商+公益”等舉措,以消費、就業、產業扶貧“三種”模式助力百姓奔康。全縣35條省定貧困村篩選出14種農產品作為首批重點推廣農產品并基本實現網絡銷售;本土10個扶貧明星產品及12家電商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全縣35個省定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和物流站經營權向貧困戶傾斜,電商產業鏈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就業創業815人,扶貧產品網絡銷售額累計突破1.5億元,電商扶貧實現了從率先探索到典型示范再到復制推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