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您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
答:主要有三點。一是落實中央“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課程的拓展補充。必須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要求,充分發揮課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功能。二是完善課程體系的需要。199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以下簡稱“三類課程”)。二十多年來各地和學校積極探索,開發并實施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積累了課程育人的經驗,但還存在定位不準確、建設質量參差不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和規范。三是激發地方和學校活力的需要。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地方、學校實施課程留出一定空間,旨在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學生的適應性,激發和調動地方、學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指導,有助于健全激勵機制,提升地方、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2.請您介紹一下《意見》的研制思路。
答: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整體規劃。在國家課程方案總體框架中考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管理問題,堅持三類課程一體化設計、協同育人,特別是確保三類課程育人功能、培養目標貫通一致。二是建管并重。三類課程因建設主體不同而有所差異。注重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的指導;同時規范建設過程,強化關鍵環節管理,強調以管促建,有針對性地回應當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存在的問題。三是總分結合。采取“總-分-總”的邏輯結構,既把握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共性問題,研究提出總體要求,又針對各自特點,分別提出要求。《意見》第一至第三部分為總體要求;第四、五部分分別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提出要求;第六、七部分再次從總體上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管理提出要求。
3.為什么義務教育階段要設置地方課程?《意見》對地方課程建設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義務教育階段設置地方課程主要是為了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各地自然風貌、區域經濟、優勢科技、特色文化以及革命文物、遺址、紀念場館等方面資源,有著重要的育人價值。設置地方課程可以充分挖掘這些資源的育人價值,促使學生認識家鄉,豐富體驗,拓寬視野,增強綜合素質。
《意見》針對當前地方課程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強調要明確地方課程的功能定位,注重涵養學生家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防止把地方與國家割裂開來,忘記地方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科學安排課程設置,原則上在部分年級開設,一個年級最多開設一門,防止用地方課程擠占甚至替代校本課程;要加強科學設計和專業論證,組織研制課程綱要,強化綜合性、實踐性,并豐富課程載體形式,特別是加強對地方課程必要性的論證,防止與國家課程內容簡單重復。
4.為什么普通高中階段不設地方課程?
答:普通高中不設地方課程,這是本世紀初國家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就已明確的。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強調,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相關教育需求可通過校本課程落實。
5.《意見》對校本課程建設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設置校本課程,主要是為了豐富課程供給,增強課程對學生和學校的適應性。國家課程注重打好共同基礎,體現了一定的選擇性,但還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設置一定的校本課程,可以更進一步為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特長提供支持;同時也可以體現學校文化,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校本課程建設方面,《意見》強調要健全教師、社會人士及家長等多方參與的校本課程開發機制,不能只是少數骨干教師單打獨斗;要規范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加強學生需求調查、專業論證和實施評估,強化綜合性、實踐性和選擇性;要鼓勵開發運用多種形態的課程資源。《意見》重申《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關于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教材的規定。
6.為什么要加強統籌規劃?《意見》對三類課程的統籌規劃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義務教育階段三類課程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普通高中階段三類課程指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其中必修和選擇性必修都是國家課程,選修課程是校本課程。雖然三類課程具體的功能定位、主題內容及開發主體上有差別,但它們服從并服務于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需要,為此必須加強統籌規劃,特別是增強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有效配合,形成課程育人合力。
《意見》要求厘清三類課程關系。義務教育階段建立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重要拓展和有益補充的課程體系;普通高中要保證基礎性、落實選擇性、增加開放性,其選修課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課程方案規定課程,注重拓展領域、豐富樣態。同時提出在省級和學校兩個層面加強統籌規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本地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政策的責任主體,要通過制定并實施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和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指導意見,推動三類課程協同育人。學校是本校落實國家課程政策的責任主體,要通過制定并實施課程實施方案,有效落實國家課程、規范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做好相關內容的統籌安排、整合實施。
7.為什么各類專題教育一般不獨立設課?
答:《意見》明確提出,各類專題教育以融入為主,原則上不獨立設課。近年來,教育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部署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工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勞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國防、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進行了系統設計和科學安排,印發了一系列指南或指導綱要,明確了“進什么”“如何進”“怎么教”等。基礎教育具有顯著的基礎性、通識性特征,這樣安排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有助于統籌育人目標、教育內容要求、教學安排等,避免與國家課程割裂或簡單重復,也可以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國家課程和教材修訂時已將有關要求納入其中。下一步重點是以國家課程為主,把專題教育要求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提升育人效果。
8.請問《意見》對地方和學校加強課程教材的審議審核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見》要求,各地應建立健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審議審核制度。一要堅持“凡設必審”“凡用必審”原則,明確省級、學校審議審核重點;二要嚴格審議審核標準,依據《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重點從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規范性、協同性等方面加強審核;三要規范審議審核行為,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地市級、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領導職責,注重政治性和專業性雙重把關。
9.請問《意見》在強調審議審核制度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哪些管理要求?
答:《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審議審核制度、備案制度、課程教學管理制度、專業支持制度和課程監測修訂制度,形成管理鏈條。同時強調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本著“誰設置、誰負責”“誰開發、誰負責”的原則,壓實政治責任和監管責任。各中小學要在學校黨組織統一領導下,切實履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職責,確保三類課程協同育人。
10.請問對各地和學校落實《意見》您還有哪些建議?
答:為充分發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各地和學校需從三方面著手,推進《意見》各項要求切實落地。一是全面加強培訓解讀。深入闡釋《意見》的政策要點與研制思路,強化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課程意識、規范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統籌推進落實。各地要充分調研論證,科學確定實施進度安排。可設置三年緩沖期,穩步推進各項要求落地。三是加強檢查指導。要根據《意見》要求,切實強化過程指導和監管,引導地方和學校把準課程建設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