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港而建、因港而興。港口是湛江的核心資源,也是探索建設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等更高層次開放平臺的最佳載體。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和信息網絡化,湛江港不斷推動招商局南方散貨母港、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
“港城”湛江建設國家物流樞紐也成為全國人大代表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此次大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吳翔建議,支持將湛江市列入2020年度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已被列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何為“國家物流樞紐”?
據介紹,物流樞紐是集中實現貨物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多種功能的物流設施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而國家物流樞紐則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是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在全國物流網絡中發揮關鍵節點、重要平臺和骨干樞紐的作用。
據了解,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將分3個階段實施,2019—2020年為起步建設階段,到2020年建設30個左右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現代化運作水平較高、互聯銜接緊密的國家物流樞紐;2021—2025年為加速建設階段,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2026—2035年為綜合提升階段,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
2018年12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正式頒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選擇127個城市布局發展國家物流樞紐。
樞紐定位共6類,分別是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其中,湛江市和深圳、廣州等30個城市一起被列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吳翔認為,這是繼“北部灣中心城市”“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定位后,湛江市的又一國家重要戰略定位。該定位的確定,對粵西地區乃至華南、西南、中南及華東部分地區(以下簡稱“腹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據了解,2019年全國已公布了第一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名單。目前,廣東省已于4月底完成了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推薦上報工作,國家將于今年6月組織專家評審。
為推動湛江市早日建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湛江市發改局已提前與湛江港集團進行相關工作對接,并布置《湛江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編制工作。2020年4月21日,該方案參加了省發改委組織的評審,并獲得通過和推薦上報國家發改委。
五個“有利于”支撐樞紐建設
“將湛江市列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對我國有重大意義。”吳翔表示,這當中有五個“有利于”,“有利于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對接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建設;有利于整合湛江市及周邊物流資源,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運輸系統,為腹地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有利于加快推進湛江市要素集聚,培育樞紐經濟,促進地區產業升級;有利于為湛江市建設臨港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提供堅實的保障。”
吳翔在建議中指出,湛江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下簡稱“本樞紐”)將整合湛江港及區域其它物流設施資源,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發揮多式聯運運輸組織的優勢,積極對接、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成為腹地區域大宗原材料的主要流通交易中心和重要戰略貿易通道,將有利于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為腹地區域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接合作提供物流運輸保障。
“本樞紐的建設將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的航運和產業協同發展,為其提供配套支持,有助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的建設發展。”吳翔說,本樞紐還立足于湛江市以鋼鐵為代表的臨港重化工業發展需求,依托物流樞紐大宗原材料的國際物流服務,密切與全球重要物流樞紐、能源物資與原材料產地、制造業基地等的合作,發展大宗原材料的運輸、交易功能,將為湛江市建設臨港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提供原材料調入和產品外運的有力保障,促進湛江市臨港重化工業的發展。
對于將在今年6月啟動的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評審和推送工作,吳翔建議國家對湛江市列入2020年度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給予支持,同時,建議支持推動《規劃》確定的各項政策落實,支持協調湛江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和運營中面臨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