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羅道章主任科員帶領種植業股工作人員到洋青、楊柑兩地檢查水稻防臺風搶收情況。
11月3日上午,廣東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專題培訓班(第二期)在遂溪縣附城鎮官湖村舉行現場會,參加人員來自省農業農村廳處室領導、市農業農村局及其他地市農業農村系統干部,共260多人。我縣參加人員有縣委常委、副縣長龐宇,局領導陳連虹、周和高,附城鎮黨委書記陳澤和以及其他干部。
11月4日下午,楊振海副主任和周和高副局長一行4人去探望了因患胸腺鱗癌的老同事李超,殷切詢問了病情及治療情況,并送上各位有愛心同事的捐款36482元,同時鼓勵他安心養病,爭取早日康復。
11月15日上午,縣農業農村局在北坡鎮南洋村旱稻種植基地舉辦2022年水稻機收減損暨秸稈回收作業演示現場會,縣委常委龐宇,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陳小河等領導出席會議。
11月17日上午,縣委常委、副縣長龐宇在草潭鎮人民政府會議室主持召開處置私自圍海圍網現象信訪事項工作會議,縣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各沿海鎮人民政府、縣海洋綜合執法大隊、遂溪海警工作站、草潭派出所和下六派出所等單位參加會議。
11月18日下午,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東率隊到遂溪縣調研圣女果產業發展情況,強調要抓好圣女果產業的發展,發揮好龍頭企業帶頭引領作用,帶領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助力鄉村振興。陳東一行在遂溪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劍,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龐宇等陪同下,深入到界炮鎮江頭村圣女果種植基地,實地了解圣女果的種植、產量、銷售渠道等情況,并聽取圣女果產業基本情況的匯報。遂溪縣府辦,湛江市、遂溪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11月21日,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陳連虹主持召開局2022年度第27次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傳達學習全國農業農村領域防風險保穩定暨三秋農業生產推進視頻會議、全省安全生產緊急視頻調度會議、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集中學習《廣東省統計條例》《湛江市違法用地管控與責任追究暫行辦法(試行)》,聽取全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具體工作舉措。局副科級以上干部、機關各股室負責人參加會議。縣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同志列席旁聽我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議題。
11月22日,遂溪縣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聯席會議在縣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縣委常委、副縣長龐宇出席會議并講話,各鎮鎮長、遂城街道辦主任及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縣民政局、縣教育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生態環境局遂溪分局等相關單位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參加會議。
11月24日,縣農業農村局根據縣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黨組書記、局長陳連虹連夜帶領班子成員,組織干部職工,到創文負責片區開展群眾工作,做好交通管控,引導群眾非必要不出門,并督促片區內暫停堂食和娛樂場所營業。突出“大黨委”模范作用,由楊振海常務副主任親自帶領20名志愿者到大成中學協助開展核酸工作。切實落實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抽調應急隊伍24小時待命,并要求明早準時到達樂民鎮協助開展全民核酸工作。
11月25日周和高副局長、黃素華主任帶農業農村局第一分隊到樂民鎮余村,指導群眾做核酸檢測。
11月25日,縣農業農村局不折不扣落實縣防控工作要求,按照龐宇常委的部署,第一時間抽調應急隊伍,趕到負責的文化廣場臨時管控區域,開展防控工作,落實“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管控措施。
11月25日下午3時許,縣農業農村局陳儀同志組織帶領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一隊,到廣東北部灣農產品批發中心有限公司監督物資裝貨,已將疫情生活物資送達封控區。
11月25日22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連虹到該局負責的臨時管控區域文化廣場督促落實交通管控工作,要求值守干部克服困難,堅守崗位,把好關卡,切切實實落實交通管控措施,同時關心干部夜間要做好防寒保暖,加強自身防護工作。
11月26日上午10時許,縣農業農村局生活物資保障二組已將生活物資送達封控區。
11月27日下午3時許,縣農業農村局生活物資保障組已將生活送達封控區。
11月28日上午,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連虹前往大成中學核酸檢測點現場指導核酸檢測工作。
11月28日上午11時許,縣農業農村局生活物資保障二隊已將物資送達封控區。
11月28日下午,根據中山社區疫情防控緊急要求,何海懷副局長組織畜牧飼料股、獸醫屠宰股5時40分到達管控區(2個股室的疫情防控責任包干區)開展管控住戶調查,為物資配送提供準確數據,確保群眾生活有保障。
11月29日下午2時許,縣農業農村局生活物資保障一隊2組6人已出發,正在配送生活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