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審計局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分類管理和領導干部離任交接辦法。根據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及單位經濟管理權限、資金總量、單位規模等情況,將212個市本級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分成A、B、C三類,堅持以任中審計為主,離任審計和離任交接為輔的總體思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別的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分類制定黨委政府、公安、檢察院、法院、黨政工作部門、醫院、學校、國企經濟責任審計等8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案,明確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重點,明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范疇,以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為重點,對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進行統一的指導實施。推動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監委、市委巡察辦分別將經濟責任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等作為領導班子考核、政治生態考核、巡視巡察等的重要內容。編印《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風險警示清單》,列舉出了458條“多發”“易發”風險點的具體表現形式及違規應承擔的相應責任,并發至市、縣(區)兩級審計機關所轄經濟責任審計對象。
浙江省溫州市審計局定期提請市委審計委員會專題聽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匯報,推動市委審計委員會研究明確聯席會議機制等系列工作機制。出臺新一輪《溫州市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五年規劃》,對191個單位領導干部完善審計對象分類管理,推進高質量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制度供給,先后出臺黨政部門和國有企業領導經濟責任審計操作規程、進一步優化審計報告實施意見、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反饋辦法、創新規范審計結果文書意見等。創新“組織約談+審計約談”的“雙約談”方式,對審計發現問題較多、單位經濟風險相對較大的被審計領導干部進行“組織約談+審計約談”,加大震懾力度,提升整改效果。
嘉興市審計局在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分局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始終。審前廣泛收集公安系統相關資料,梳理政策法規,及時分析解讀相關政策,加強對被審單位的系統性認知。在前期調查資料、分析財務業務數據的基礎上,確定審計專題重點,如針對涉案財物管理專題,以涉案財物管理規范性和及時性為基點,把完善內控制度、規范涉案財物收取、保管以及處置等環節作為審計的重點。審計實施中,用好定期會商、集體研判等方法加強質量管控。加強與被審單位的溝通,結合查找問題原因,督促被審單位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大連瓦房店市審計局將審計監督的關口在干部管理機制中前移,推行“先審后離”的工作模式,提高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比例。同時推行基層干部離任經濟責任事項交接機制,確保整體工作的連續性。針對特殊審計項目聯合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政等有關部門協同貫通,通力合作。利用數據信息系統技術從多層次、多領域的角度,探索新的審計信息分析方法,提出合理預測和建議。研究完善跟蹤整改機制,將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針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實行“清單”式管理,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目標和結果,形成一套整改銷號清單責任體系。建立整改臺賬,確定整改時間表,對“屢審不改”等情節嚴重的單位進行問責,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成都溫江區審計局聚焦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兩條主線,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總體安排、基本原則、組織實施等相關要求。分類別分行業學習審計作業標準、經濟責任審計操作指南以及被審計單位相關法規制度。出臺審計業務管理制度、審計整改認定標準、審計移送處理辦法等,梳理形成10大類60余條審理常見問題提示清單,嚴格落實審計質量分級控制制度。堅持一體推進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圍繞審計發現的普遍共性問題和體制機制漏洞,推動出臺工程項目管理、財政資金管理等制度文件12項;出臺《領導干部履職風險預警提示清單》,歸集6方面16大類57個重點領域的履職風險點,發揮預警提示作用。牽頭出臺《溫江區重大經濟事項決策規定實施細則》,促進區委、區政府修訂決策制度,促使各單位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推動構建權責邊界清晰、運轉高效有序的決策機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