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廳開展內蒙古黨校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組全面梳理黨校教育培訓、科研決策等主責主業涉及的政策法規,與財政、教育、發改、科技等行業主管部門座談交流,有針對性地開展審前調查,多種方式研究并確定黨校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內容。重點關注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是否突出、課程比重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學科建設;教學大綱和系列教材是否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材體系是否與教學布局相適應;學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黨性教育是否貫穿學員管理全過程等內容。以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為切入點,重點關注被審計領導干部在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方面是否經集體討論研究決定,財政資金是否按照預算安排使用,是否存在支出進度緩慢影響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等問題。
江蘇省淮安市審計局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出臺《淮安市高質量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辦法》,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審計對象的總體把握,突出審計重點;定期與市委組織部溝通對接,梳理三類審計對象近三年來接受審計情況,結合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和審計資源等實際情況,分門別類制定計劃,有序擴大審計覆蓋面,消除監督盲區。統一規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主體方案,明確審計目標和范圍,確保各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重點突出、主線不偏。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文書模板培訓,及時總結審計文書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對經濟責任審計文書模板進行修改完善,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詳細梳理近年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形成報告匯編及年度經濟責任審計綜合報告,分類匯總常見共性問題,堅持審計評價與審計內容相統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出臺《淮安市審計局經濟責任審計后評估辦法》,梳理各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在建章立制、領導批示、線索移送等方面取得的審計成效并開展后評估。梳理全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現問題及整改臺賬,確保每個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有一份整改清單,及時跟蹤整改情況,寫好經濟責任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
湖北省十堰市審計局開展市高級職業學校經濟責任審計。聚焦職教政策落實,關注學校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情況;關注學校貫徹落實教育教學改革,“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教學內容與教材改進等情況;關注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情況;關注學校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學期計劃的編制和實施情況。聚焦資金管理使用,關注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查看項目資金申報、審批、撥付的相關程序。聚焦資產規范管理,關注學校工程項目管理和大額采購情況,重點關注汽車實訓中心建設、實習實訓設備管理和使用情況、校園信息系統購買和建設情況等,查看是否嚴格落實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程序;關注各類教學資產采購、處置、租賃程序規范化情況,核查資產臺賬是否賬實相符、資產處置報廢工作是符合規定;查看舊校區資產劃轉情況,促進學校規范項目建設、采購程序。聚焦平安校園建設,關注學校平安校園“七防工程”建設,是否明確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關注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查看學校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師資配置和教學情況,是否按規定開設課程;實地查看食堂物資和后廚環境,了解學生用餐標準和餐食營養,檢查食堂是否嚴格執行“明廚亮灶”要求,促進學校夯實安防基礎,強化隱患排查。
南京市浦口區審計局積極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干部監督管理、服務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的建設性作用。除了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財政財務收支等內容進行審計外,更加關注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內部監督管理、廉潔從政等相關情況,提煉形成8項風險領域、21個風險點,同時列舉風險點主要表現形式、風險等級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推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由事后監督向事前防控轉變。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同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績效審計相互銜接、同步實施,做到信息共享、工作互進、成果共用。同時結合以往巡察和“同級審”發現的問題,以點帶面,以個性找共性,推動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協同貫通、接續發力。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在綜合考慮其環境背景、決策后果、問題性質等情況的基礎上,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科學界定責任,客觀公正評價,保護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