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廳在養老保險基金審計項目中,組織參審地市開展全區養老保險基金審前調查,與參審地市審計局上下聯動、同頻共振。以“政治-政策-項目-資金”為主線,圍繞落實國家養老保險有關政策,深入研究全區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和運行狀況,系統收集整理全區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發放、管理和投資運營等相關政策法規、行業規范、經辦規程等,通過匯編政策法規先行學習掌握,做到緊跟政策落實各環節,確保審計工作的前瞻性和精準性。在對自治區本級進行審前調查的過程中,全區項目主審和各參審地市審計組組長、主審共同探討審計思路、研究審計重點、明確審計措施,總結提煉出《自治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審前調查實施方案(框架)》。在此基礎上,各地審計組結合地區特點和實際,參照方案框架,再制定重點突出、措施明確的實施方案,為做到“心中有報告”夯實基礎。
吉林省審計廳在對吉林市昌邑區委、區政府原主要領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通過調閱資料、個別問詢、現場踏查了解了昌邑區四川街棚戶區改造項目情況。審計組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工程質量標準等建議。吉林市和昌邑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審計建議,按照“新老劃斷”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整改方案,對原施工單位已完成工程量進行盤點結算,并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剩余工程量由新施工單位承接完成。2024年6月前,890戶棚戶區被拆遷居民陸續辦理了回遷安置,審計監督有力促進民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
審計署重慶特派辦、重慶市審計局開展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農村校舍安全保障相關資金審計,揭示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農村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補助資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政策執行中的問題。聚焦資金申報分配、項目規劃布局等關鍵環節,重點關注資金分配的依據、方式、標準是否考慮人口變化趨勢等關鍵因素,以及項目是否突出加強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的重點等內容,揭示補助資金申報不實、資金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圍繞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和群體差距,聚焦資金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重點關注資金用于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推動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等內容,督促主管部門加強資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優化資金監管制度,促進財政資金精準使用、安全高效。聚焦校舍建設維護、教學設備采購等事關學生安全和利益的重要領域,關注項目招標采購、項目建設、項目質量等關鍵環節,以項目建設安全性、規范性為著力點,揭示突出問題,督促教育部門和學校嚴格按規定開展政府采購、規范招標投標程序,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促進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改善。
甘肅省審計廳按照“摸清情況、揭示問題、評價績效、促進發展”的目標,對全省學前教育發展補助資金、學前教育減免保教費、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中央基建投資等中央和省級學前教育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和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從規范資金管理、優化支出結構、推動重大政策落地見效、提高財政資金績效4個方面對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安排、分配下達、撥付使用、績效管理等情況進行審計,并結合相關地區人口增減變動趨勢、城鄉均衡一體化發展等情況,從全局出發思考研判學前教育領域政策的適配性,對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審計建議,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