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監控房頂采樣管出現液態水珠的問題需要注意一下,數采儀的時間比北京時間快了3分鐘……”
“站房門口沒有張貼防火標識,后續要對照規范要求逐一落實改正……”
“要加強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聯系溝通,留存好監測報告……”
這是第六批監督幫扶工作小組現場工作的場景,這也是六批次監督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
為持續深入打好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七月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科學謀劃、高效統籌“線下+線上”兩個戰場,以珠三角9市及韶關、陽江、清遠、潮州、揭陽、云浮共15市為重點,派駐工作組開展線下幫扶;以其余6市為補充,各地市自行組織開展自檢自糾。截至目前,已完成對全省21個地市重點行業達標排放、產業集群排查治理、自動監測異常線索檢查、排污許可合規檢查、移動源合規達標排放檢查、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和面源治理等工作的全線梳理,有力有效推動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柔”性幫扶,推進問題整治
在佛山某印染企業的廠房房頂,來自揭陽的執法幫扶工作人員正頂著正午的太陽,在自動監控站房進行數據記錄和廢氣抽樣檢測。
由于各地市產業多元發展,執法人員往往需要從零開始接觸一個新產業。“我們會把性質相似的企業放在一起走訪,去之前先學習相關行業的知識,探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一名已經參與了四輪監督幫扶的工作人員表示。
“你們印染車間有刺激性氣味,對工人的工作生產有一定影響。在其他地方幫扶時,看到一家類似的企業,他們把印染車間分割成了一個個小空間,并用塑料板隔絕了油墨槽,減少了刺激性氣體擴散的范圍。只需要做簡單改動,對整個車間環境有很大的改善。”在監督幫扶現場,幫扶人員拿出之前拍攝的車間照片,向企業分享好經驗好做法。該企業負責人立即進行記錄,并主動咨詢相關信息,現場表示一定多溝通借鑒。
同樣暖心的一幕也發生在韶關某機動車檢測機構。“一線檢測十分辛苦,現在很多檢測數據造假都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人員不認真履職導致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安裝一個攝像頭,對其現場工作情況進行適當監督。”在韶關做監督幫扶的東莞工作組負責人正分享著實踐經驗。“在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簽訂合同時也要主動‘留一手’,比如因第三方檢測機構弄虛作假,導致企業產生經濟、名譽損失,應當要求賠償。”
這不是個別案例,而是今年六批次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的新常態。一線執法工作人員精準發現、有力打擊主觀故意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分享經驗做法,指導企業主動作為、解決相關問題,形成合力,為我省空氣質量改善注入執法幫扶力量。
以“戰”領“訓”,彰顯青春力量
“在學校學習的都是檢測的理論知識,入職后參加區里組織的監測大比武,有了一些模擬實踐經驗,但這樣的‘實戰’還是第一次。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于是自告奮勇參加了這次行動。”一名剛走出校門,加入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兩個多月的“新兵”分享著他的心得。
行動伊始,他抱著滿腔的熱血投入工作,但經驗的不足、理論的缺失讓他顯得有些局促。“感覺自己還是知識儲備不夠,在執法中,我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問題,深入分析還需要幾位前輩指導。”深圳組內兩位多年執法的老環保肩負起了“老帶新”“傳幫帶”的責任,“在來到清遠的第一天,我們就跟他講解了一些執法的注意事項,現場遇到一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我們也會耐心教他,他學得很快。”
在韶關,年輕人也活躍在執法一線,這是一位剛加入執法隊伍兩年的女同志。“來的第一天,她有些水土不服,但依然堅持完成了全部的執法任務。”東莞幫扶組的負責人表示,“監測數據核查需要長時間全神貫注地核查文件中的細節,對體力、腦力的消耗很大。雖然她身體不適,但從沒叫過一聲苦、一聲累。”
“我們是一個團隊,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原因影響到大家的工作進度。通過吃藥和短暫休息,已經能夠支撐我完成好當天的任務了。”這位女同志分享道,“這是一名執法人員的職責所在,雖然過程可能很累,但從中收獲到的經驗和知識是無價的。”
據了解,在今年的監督幫扶中,更加注重培養人才隊伍,提升履職能力。通過交叉執法、異地交流,進一步鍛煉了執法人員的現場處置及應變能力,增強了監管服務和執法水平,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人才基礎。
科技賦能,提升執法成效
執法平板記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運用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PID、FID檢測儀、手持熱電風速儀等便攜式設備開展現場檢測……監督幫扶現場,“新科技”頻頻亮相,為精準、高效開展監督幫扶提供科技支撐。
“一些企業排放口數量多、分布廣,且夜間登高作業比較危險,我們使用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進行檢測,效率更高,監測也更精準。”現場監督幫扶工作人員介紹道,“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原理,是通過探測目標物體的紅外輻射,并通過光電轉換、信號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應用這個技術,可以在完全無光的夜晚,或是在陰云密布的惡劣環境,清晰地觀察到前方的情況。”
“使用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十幾分鐘就可以對整個企業的排氣情況做一個初步的監測,大大節省了人力。”
借助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和執法“單兵”設備等技術手段,執法人員能夠大面積、不間斷地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監測,精準定位污染源的分布范圍與變化趨勢,有力地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同時,有效降低了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成本,進一步提高了執法工作效能,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注入了科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