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關鍵詞: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丨職工醫保丨網絡直播丨住房安全保障丨二手車異地交易丨稅收優惠丨數字家庭
1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國常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草案強化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管理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在嚴格控制農用地特別是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同時,進一步明確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草案細化土地征收程序,設立征收土地預公告制度,規范征收補償,規定有關費用未足額到位的不得批準征收土地,保障被征地農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草案明確保障農民合理宅基地需求,規范宅基地管理,強調保障農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權益。草案還細化土地督察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措施,建立動態巡查等機制,并加大對破壞耕地、非法占地、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等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增加了對耕地“非糧化”的處罰規定。
詳細閱讀 >>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進一步實施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等
2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支付父母、子女等就醫費用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將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指導意見》明確,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普通門診統籌覆蓋職工醫保全體參保人員,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從50%起步,可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指導意見》確定,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詳細閱讀 >>
3 直播帶貨新規來了!不得刪除、屏蔽相關不利評價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應當依據平臺服務協議做好語音和視頻連線、評論、彈幕等互動內容的實時管理,不得以刪除、屏蔽相關不利評價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
詳細閱讀 >>
4 6月1日起 這些城市試點便利二手車異地交易新規
近日,商務部、公安部、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 便利二手車異地交易的通知》,明確2021年6月1日起,在天津、太原、沈陽、上海等20個城市試點推行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異地交易登記;自2021年9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市、計劃單列市全部推行;2022年全國全面推行。
詳細閱讀 >>
5 四部門發文 保障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通過農戶自籌資金為主、政府予以適當補助方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是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式。各地可根據保障對象的實際情況,通過采取加固改造、拆除重建、選址新建或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修繕加固現有閑置房等方式解決住房安全問題。對抗震不達標且農戶符合條件的農房也實施改造。
詳細閱讀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
6 基本公共服務有了國家標準 涉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等9個方面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衛生健康委等21個部門共同印發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標準涵蓋了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等9個方面、22大類、80個服務項目,每個項目均明確了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和牽頭負責單位。
詳細閱讀 >>
7 優惠范圍擴大!“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來了→
近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公布《關于“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對科學研究機構、技術開發機構、學校、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求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出版物進口單位為科研院所、學校、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進口用于科研、教學的圖書、資料等,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
詳細閱讀 >>
8 事關居住品質!住建部等16部門要求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就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出4方面15項意見。《指導意見》要求強化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強化智能產品在社區配套設施中的設置。對新建社區配套設施建設,明確要求設置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保障消防通道暢通,提升社區安防水平;養老設施應配置健康管理、緊急呼叫等智能產品,提升社區適老化水平;鼓勵建設智能停車、智能快遞柜、智能充電樁、智慧停車、智能健身、智能燈桿、智能垃圾箱等公共配套設施,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
詳細閱讀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