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鎮、各部門圍繞年初目標任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全力打好工業項目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擴容提質“三大會戰”,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年經濟運行平穩,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
一、 綜 ??合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初步統計,全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0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3億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2.2億元,同比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108.2億元,同比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7.3︰27.8︰34.9調整為36.9:27.2:35.9。人均生產總值32661元,增長5.7%。
市場物價上漲。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3%。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2%;居住類價格上漲1.9%;衣著類價格上漲2.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9%;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0.6%;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全面發展。通過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實施科技興農,大力發展高產、高質、高效農業,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初步形成區域化、規模化、內部協調的發展格局。201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66.9億元,比上年增長3.9%,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增加值62.3億元,增長3.6%;林業增加值4.1億元,下降3.6%;畜牧業增加值13.7億元,下降0.6%;漁業增加值30.5億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9.2%。
——農作物結構有所調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0010.4公頃,糧食總產量25.6萬噸略增,生產基本穩定。其中:稻谷面積34051公頃,同比增長6.1%,稻谷產量17.8萬噸,同比增長7.1%。糖蔗面積47739公頃,同比增長1.9%,糖蔗產量529.7萬噸,同比增長2.7%。油料作物面積11666公頃,同比增長0.6%,其中:花生面積11582公頃,同比增長0.6%?;ㄉa量4.6萬噸,同比增長7.0%。蔬菜面積25189公頃,同比增長0.9%;蔬菜總產量80.8萬噸,同比增長3.5%。水果年末實有面積13.0萬畝,同比增長5.7%;水果總產量24.0萬噸,同比增長6.6%。
???——畜牧業發展平穩。肉類總產量9.9萬噸,同比減少0.6%。其中:豬肉6.7萬噸,牛肉產量0.14萬噸;家禽肉產量3.0萬噸,禽蛋產量0.65萬噸。
——水產發展有所提高。水產品總產量40.0萬噸,同比增長1.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8.0萬噸,同比增長1.1%;淡水產品產量2.0萬噸,同比增長5.3%。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适┯昧?實物量)10.4萬噸,比上年增長1.0%;農藥使用量0.59萬噸,同比減少1.7%;農村用電量3101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0.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中有進。2017年,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2136243萬元,增長6.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1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5425萬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輕工業總產值1020573萬元,重工業總產值504852萬元。國有企業產值91243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產值927038萬元,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產值61415萬元,私營企業產值376712萬元。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工業產值610818萬元,比上年增長3.8%。工業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工業出口交貨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7.8%。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7543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485129萬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0526萬元,經濟綜合效益指數263.3。
????建筑企業生產下滑。全縣建筑業企業個數3個,建筑企業總產值33445萬元,比上年減少13.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2017年,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980193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62460萬元,同比增長了59.2%。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17年,全縣全社會貨運周轉量595000萬噸公里。全社會客運周轉量91810萬人公里。公路通車里程3833.8公里。年末縣城公交車路數4條,年末縣城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數32輛。民用汽車擁有量50137輛。
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通訊設施日趨完善,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3.9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4萬戶。
旅游業形勢喜人??鬃游幕侨媛涑?孔廟建成開廟;御唐府“螺崗小鎮”建成開業;北坡魚龍湖生態休閑度假村開工建設。
六、國內貿易
????市場繁榮,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商品流通順暢。2017年,全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0256萬元,同比增長9.2%。其中:城鎮零售額684660元,鄉村零售額445596萬元。批發業164921萬元,增長2.2%;零售額822965萬元,增長10.9%;住宿業零售額10791萬元,增長11.7%;餐飲業零售額131579萬元,增長7.8%。
?
七、對外經濟
????外貿形勢。2017年,全縣外貿出口總額17.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139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5.6%。
八、財政、金融
財政經濟有所提高。2017年,公共財政收入6.9億元,可比口徑增長4.9%。公共財政支出41.2億元,增長6.9%。
金融業穩定發展。金融業積極貫徹國家貨幣政策,改進金融服務,保持了各項信貸業務的健康、穩定發展。201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8.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71.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7.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7%。
九、科學、教育
科技事業成績顯著。全年專利申請數233件,授權數158件。申請省、市科技項目26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
教育事業繼續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25所,其中,完全中學5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5所,初級中學38所(其中九年一貫學校7所),小學130所總校(分校155所),幼兒園244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2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各類學校在校生共有147707人,其中高中學生15916人,職業中學學生1833人,初中學生25719人,小學學生66470人,在園幼兒37643人,特殊學校學生126人。在職教職員工8855人,其中幼兒園212人,小學4289人,初中(含特校)2670人,高職中1684人。
“三通兩平臺”建設工程完成99%。遂溪第一中學綜合樓、新大成中學擴改工程動工建設。成功引進廣外附設湛江外國語學校。高考重點及本科上線人數保持總量優勢,高考目標達成率和高考綜合評價繼續位居全市前列。語文、物理、化學、政治、生物、地理6個學科參賽教師榮獲湛江市初中高效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0所,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學校17所。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站“三館一站”實現免費開放。2017年,全縣有文化、藝術館 1 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5.2萬冊。博物館1個。全縣鄉鎮文化站 15個,電視臺1 座,電視轉播臺1座,有線電視臺1座。全年送文化下農村、進社區、入校園3912場次。國家級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生態文明鎮3個、市級生態文明村220個。
2017年,全縣床位3149張,新增床位139張,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3381人,執業(助理)醫師1172人。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穩步推進,城月鎮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如期動工,華溪醫院等3間民營醫療機構投入運營,全縣15間衛生院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
體育事業繼續發展,成績顯著。新建全民健身廣場14個、籃球場70個,全民健身點200個;成功承辦廣東省龍獅錦標賽暨全國南獅邀請賽、第一屆北部灣城市運動會籃球賽。
十一、人口、資源與環境
人口變動。2017年末,全縣總戶數27.3萬戶,比上年增長0.01%;全縣戶籍總人口109.9萬人,比上年增長0.1%。其中:城鎮人口35.1萬人,鄉村人口74.8萬人;男性人口58.2萬人,女性人口51.7人。
資源豐富。2017年全縣總面積2131.6平方公里。全縣年末耕地面積99748公頃,森林面積46802公頃。
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60天。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6%,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73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066噸,煙(粉)塵排放量1191噸。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提高,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2017年,據抽樣調查,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0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7元。全年新增就業崗位6312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6754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13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分別參保5.32萬人和9.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分別參保87.09萬人和38.55萬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17843人,城鄉低保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57元和206元,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74元。政策性農房保險參保16.02萬戶,參保率達100%。
?
注: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工農業產值均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人口按縣公安戶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