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產權就是穩定人心、推動社會發展的“定盤星”。
2024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而市場經濟是產權經濟,產權保護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保護產權就是保護經營主體,保護產權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產權就是保護人權。
確權,賦權,最終是為了活權。不動產統一登記作為一項基礎性和前置性改革,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也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守得住自家房子,才會對社會有信心。確認和登記不動產的財產權利,給每個公民一個穩定的未來,必將給發展注入信心、增添動力。每個公民對未來的確定性,構成的是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確定性。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甫一閉幕,2023年4月25日,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在四川召開。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在會上指出,我國已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九萬里風鵬正舉
盛日里的中國,生機盎然,風起云涌。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改革開放發端于農村,開啟于農民與土地關系的調整。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提出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
既要“健全”,又要“推進”;既要“鞏固”,也要“完善”,從這些關鍵詞足以看出,此次全會主基調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體到產權而言,就是要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要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大包干”從“下田”到“上山”,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再從分散登記到統一登記……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代表和以人民為價值取向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實踐成果漸次涌現,為推進改革開放乃至各階段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堅實的依托、強大的底氣和澎湃的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不動產統一登記作為自然資源部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千商萬企的民生窗口,也關系著支撐國家長治久安、可持續運行。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的初心就是以人為本、保護權益、保障交易、便民利民。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話語生動詮釋了統一登記的價值旨歸。
歷史川流不息,時代考卷常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在自然資源領域部署的重大改革舉措數量多、分量重,其中有20多項改革舉措與自然資源部職責高度契合。這既彰顯了黨中央對自然資源工作的高度重視,也釋放了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為統一登記創造了新的機遇,迎來了新的考驗。
風生水起逐浪高
“承包地有了產權證,以后無論流轉還是入股,心里都踏實了。”2022年12月30日,湖北省咸寧市汀泗橋鎮程益橋村村民江維領到了全國首本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動產權證書,激動之心溢于言表。
以人為本的不動產登記,一步步拾級而上。
——全面提質增效,登記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最大限度減少申請材料和辦事環節,壓縮登記辦理時間。全國所有市縣設立綜合窗口1.2萬多個,2660多個縣市推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一般登記業務實現5個工作日內辦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區塊鏈等技術,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一站式”“不見面”“跨域(省)辦”等服務。如湖南益陽的“541”工作法,通過“五減”(減時限、減環節、減資料、減費用、減跑動),打造“四極”(極暢受理、極簡審核、極速辦理和極優服務)審核政務服務模式,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
“一碼管地”土地全生命周期服務不僅串聯起不動產的“前世今生”,也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項目供地、轉讓、竣工和商品房分戶階段分別實現“交地(成交、竣工、交房)即交證”;有抵押融資需求的可實現“抵押即交證”。目前,全國有2100多個縣市實施了這些改革,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證書632.3萬本,惠及6.83萬個項目、1454萬企業和群眾。
登記機構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帶押過戶”服務,在便民利企的同時,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一些領先地方從二手房“帶押過戶”逐步試水新建、工業、商業等類型不動產。目前,全國累計辦理“帶押過戶”業務26.8萬件,涉及帶押金額3736億元。
一本證書激活“水市場”。完善水權交易制度,將水資源轉化成“水黃金”,離不開水資源確權登記。這不僅是一筆經濟賬,更是一筆生態賬。2023年11月23日,全國首批6宗取水權不動產權證書在河北邢臺頒發。湖北也先后在應城、浠水、丹江口等地試點發放,標志著取水權也實現了不動產統一登記。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打通公告登簿“最后一公里”,實現落地見效。2023年年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首批3個重點區域完成登簿;2023年6月,完成了9個海域、164個無居民海島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試點;2023年9月,上海崇明東灘國際重要濕地實現登簿;2024年6月,根河、金河、阿龍山、滿歸、得耳布爾5個國家重點林區實現登簿;2024年7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已進入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公告環節……截至目前,武夷山、大熊貓國家公園等242個重點區域完成登簿,劃清了“四條邊界”,明確了自然資源資產“歸誰所有”“由誰來管”。
——產權底板得到進一步夯實,地籍調查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全面摸清全國集體土地所有權底數,順利完成全國有集體土地的2781個縣(市、區)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成果更新,登記成果全部匯交國家級信息平臺。
構建完善的地籍調查工作新機制,通過“一碼關聯”和地籍數據動態更新,強化地籍數據成果和應用,為明晰產權、定分止爭、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提供根本保障。如安徽黃山的“一碼關聯”使得辦事環節從48個減少到13個,申請材料從121種壓縮到幾乎“零材料”,辦理時間從68個工作日壓縮至18個工作日。
策馬揚鞭踏新程
新的使命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
2024年7月26日,自然資源部在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干部大會上要求,全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務必要深刻領悟黨中央戰略考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中找準定位,把握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落實。
未來五年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顯然是進一步“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題中應有之義,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以增強不動產登記嚴肅性和權威性為主線,以提升登記規范化和便利度為重點,以恒心辦恒業,全面保護人民群眾不動產權益,增進民生福祉。
——深入開展不動產登記隊伍作風常態化建設,應對新挑戰新要求。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加強登記隊伍建設,努力鍛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優良、業務過硬、服務高效的登記隊伍,為統一登記事業提供堅實的支撐和強大的動力。
——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創新,服務高質量發展。鞏固統一登記改革成果,繼續推動便民利企改革落地見效,不斷提升便利化水平。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夯實產權基礎,增強經營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
——穩妥推進農村不動產登記,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土地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成果。穩妥推動房地一體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登記頒證,基本實現城鄉不動產登記全覆蓋。規范高效推進林權類不動產登記,不斷夯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產權基礎。
——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強化改革協同、突出整體保護,持續拓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范圍,加強登記成果應用,為維護國家自然資源資產權益、保護重要自然生態空間和履行“兩統一”核心職責提供有效產權支撐。
——加強提升統一登記基礎建設,增強事業發展后勁。構建現代化不動產登記制度體系,增強不動產登記法治化水平。健全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機制,增強登記信息安全防護水平。扎實做好全類型不動產登記,構建多元化權屬爭議解決機制。
循大道,至萬里;秉初心,謀遠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登記帶著人民的期待,踏著歷史的節拍,昂首闊步,踏上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