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質勘查工作作為探索地球、發現資源的重要手段,在國家經濟建設、資源安全保障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基礎性、先行性的作用?!读暯疥P于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體現了新時代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戰略思維。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要求地質勘查工作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地質勘查工作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可持續的資源保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地質勘查管理工作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地質勘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將指導我們更好地從宏觀層面把握行業發展方向,從微觀層面優化具體管理措施。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認真領會,切實將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推動地質勘查行業邁進新的發展階段。
一、加大組織實施力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花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要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
找礦工作涉及面廣,必須系統考慮,形成合力。
一要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深入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等工作,能夠系統掌握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和地球化學特征等信息。這不僅有助于圈定找礦遠景區,還能為后續的礦產勘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現代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如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深穿透地球化學勘查等技術的應用,基礎地質調查精度和深度的不斷提高,為找礦突破提供了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要加大找礦資金投入。除政府應加大對地質勘查的財政投入,設立專項找礦基金,重點支持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前期工作和戰略性礦產勘查項目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找礦領域,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投資補貼等,鼓勵企業投資地質勘查項目,調動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拓展找礦資金的來源渠道。
三要鼓勵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提供勘查區塊建議,多渠道拓展區塊來源。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在長期的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和實踐經驗。要采取措施活化這些寶貴的知識成果,提高勘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同時,要按照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不斷規范區塊出讓、轉讓等程序,保護各類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穩定市場預期,提高勘查區塊的利用效率。
四要加強找礦裝備建設,全面推進綠色勘查。加大對找礦裝備研發和列裝的投入,引進和推廣國內外先進的地質勘查設備,如高性能高精度的鉆探設備、地球物理探測儀器、衛星遙感設備等,促進地質勘查裝備技術的整體升級換代。同時,在勘查過程中,要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采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勘查技術和方法,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減少鉆探過程中廢棄物排放,并加強勘查過程中的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實現地質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五要加強地質礦產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大對地質礦產領域科研項目的投入,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地質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要特別重視地質科技青年人才的培養,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高校地質專業教育、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等,保障地質勘查行業代際傳遞和接力。此外,還要組織專家常態化深入地質工作一線,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并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
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御能力和地質安全服務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要全面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在方法上,一要指導各地強化“人防+技防”措施。“人防”方面,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發揮基層群眾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的作用。“技防”方面,要加大對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如安裝自動化的地質災害監測儀器,實時監測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位移、降雨量等數據,并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給相關部門和群眾。二要落實“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要求。要高度重視風險調查評價與區劃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開展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確定隱患點的位置、規模和危險程度,對隱患點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同時,要基于地質環境條件、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劃分地質災害風險區,評估風險等級,并對隱患點和風險區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在能力拓展上,一要提升極端天氣防范應對能力。極端天氣往往是地質災害的重要誘發因素。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要加強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掌握極端天氣的變化情況,形成應對極端天氣全過程的響應和處置機制。二要做好全國地面沉降監測和城市地質安全風險防控服務。地面沉降是我國部分地區面臨的重要地質問題,對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安全等產生嚴重影響。要加強全國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建設,提高監測精度和密度,及時掌握地面沉降的動態變化情況。要開展地面沉降機理研究和城市地質調查,為地面沉降防治和城市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在體系建設上,要統籌加強調查評價、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調查評價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工作,通過詳細的地質災害調查,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規律和形成機制。監測預警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環節,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綜合治理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據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和危害程度,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等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加強這三個方面的工作,構建完整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推進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三、建立健全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制度,支持和助力地勘單位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地質勘查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和地勘單位雙向發力。
一是不斷完善地質勘查信用監管。建立地質勘查單位信用評價體系,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技術能力、勘查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將信用評價結果與勘查項目招投標、財政資金支持等掛鉤,對信用良好的單位給予政策支持和獎勵,對信用不良的單位進行限制和處罰,促進地質勘查單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勘查質量。
二是把好地質工作關鍵環節和節點,提升地質勘查單位和從業人員能力水平。地質勘查工作涉及多個關鍵環節,如項目立項、勘查設計、野外施工、成果報告編制等,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規范。要全面梳理并修訂完善有關標準規范,定期組織開展地質勘查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地質勘查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及職業道德,增強職業共同體認識,形成政府監管、寓管于服、行業自律、各盡其責的良好氛圍,保障地質勘查工作質量,維護地質勘查行業秩序。
三是進一步夯實屬地監管,充分發揮從業主體的自治作用。取消地質勘查資質準入,將管理重心下沉和向市場化方向漸進,是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職能轉變的重要特點。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地質勘查活動的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勘查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從業主體的自治作用,鼓勵地質勘查有關行業協會或自律組織不斷完善行業規范和自律公約,通過行業內部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與政府監管互動協同,共同促進地質勘查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傳承和弘揚“三光榮”等優良傳統,不斷發展壯大地質勘查事業。“三光榮”優良傳統是地質勘查行業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更要傳承和弘揚“三光榮”優良傳統,激發和增強地質勘查人員的工作熱情與使命感。通過開展地質精神宣傳教育活動,將地質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和人才培養中,使地質勘查人員在工作中保持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優良作風。同時,要營造尊重地質勘查工作、重視地質勘查人才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地質勘查事業,不斷壯大地質勘查隊伍,為地質勘查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基礎。
廣大地質工作者要牢記使命,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推動地質勘查行業向著更加科學、規范、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