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工作,保障社會救助服務暢通同時避免救助窗口人群扎推,廣東省民政廳決定于3月18日起,從原來4個試點城市擴展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社會救助在線辦理業務,讓困難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足不出戶”申請社會救助,實現防疫更安心、辦事更省心、服務更暖心。
據悉,2019年12月,廣東省民政廳與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省銀保監局聯合印發《關于在“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增加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平臺電子授權模式的通知》,并依托“粵省事”微信小程序,開發建設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在線申請功能,提供深圳、肇慶、清遠、惠州4個地市試點使用。此多部門合力打造的電子授權模式屬全國首創。
省民政廳要求,各地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積極推廣低保、特困的在線辦理服務,確保群眾充分知悉政策和熟悉操作,減少在救助窗口聚集。要做好操作指引工作,指導救助窗口工作人員熟悉系統操作,及時辦理群眾在線提交的救助申請。為進一步便民利民,減少群眾填報信息,優化社會救助業務服務流程,各地須指導救助窗口工作人員在入戶調查環節繼續采集必要的申請家庭成員詳細信息。要做好系統對接工作,實現全省工作一盤棋。
“現在特殊時期,用‘粵省事’在家就能申請低保,我感覺這項服務很便民、非常體貼。”近日,惠州市惠城區的吳叔點開“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民政服務專區”,經過身份確認、通過電子簽章進行手機簽名授權、將戶口簿和身份證拍照上傳,約10分鐘,就完成了低保在線申請提交,免去了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排隊等候的麻煩,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信息隨即自動流轉至吳叔戶籍所在地橋東街道社會救助窗口,工作人員一登錄廣東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就看到了吳叔的申請資料,經初步審核后,發起信息化核對,申請所需的十多個部門、多家銀行和證券機構開具的十余項證明材料全部交由信息系統采集匯獲取。
此前,社會救助仍需申請人“跑一次”,前往救助窗口進行書面授權簽字及指紋采集。如今,借助“粵省事”小程序的電子授權模式,進行身份確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授權,生成統一的電子簽章授權書,就可以解決相關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