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17時,“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平臺注冊用戶突破一億。這意味著大約每1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人在使用“粵省事”。“粵省事”已經成為全國服務最全、用戶最多、活躍度最高的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
2018年5月21日,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粵省事”正式上線發布。“粵省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戶和社會需要什么,就第一時間提供相應服務,持續以智能化、精細化的服務功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認可,努力打造廣東政務服務的金字招牌。
上線以來,“粵省事”接連創下多個全國第一紀錄,不僅是第一個實名用戶破億的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還上線了全國第一個適老化設計移動端老年人服務專區,簽發了全國第一張出生醫學證明的電子證照,在全國率先推出居民身份電子憑證,并與江西省、北京市實現互認。通過“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轉互認,“粵省事”成為全國首個實現跨境轉碼互認的健康碼平臺,等等。2020年2月26日,“粵省事”實名用戶注冊量突破3000萬;2020年10月1日,“粵省事”實名注冊用戶突破8000萬;2021年1月28日,“粵省事”的用戶更上一個臺階,邁過一億大關。一年不到,“粵省事”實名注冊用戶完成了三級跳。
“粵省事”豐富便捷的掌上民生服務功能,逐步成為廣東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小助手,悄然改變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辦事習慣。從服務內容來看,“粵省事”服務分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規服務和特定時間點的專題服務。常規服務既包括社保醫保公積金,又涵蓋護照駕照身份證,公安、人社、教育、民政等服務都可以在“粵省事”上“足不出戶、指尖辦理”。“兩頭跑”的現象越來越少,“最多跑一次”借由“粵省事”平臺成為常態。2020年,“粵省事”累計業務量達48億筆,上線1632項服務、87種電子證照,其中1113項服務實現群眾辦事“零跑動”,人民群眾的辦事便利度與體驗感均得到大幅提升。
專題服務方面,“粵省事”聚焦群眾急需,不斷推陳出新。當一些老年人用戶為鍵盤操作困難嘆息的時候,“粵省事”推出了“尊老愛老服務專區”,并上線普通話、粵語服務搜索功能,讓人眼前一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粵省事”在第一時間上線了“疫情防控服務專區”,有效滿足了企業、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有力支撐了廣東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堪稱大平臺有大擔當的生動闡釋。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粵省事”特別重視用戶體驗和意見,建設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聽取用戶反饋,緊盯痛點堵點、不斷優化服務。如在“粵省事”適老化老年人服務專區上線之前,特意邀請了50多位老年人及其親屬到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現場了解“粵省事”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吸納來自第一線的優化建議。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就是粵省事創新發展的方向。”楊鵬飛表示。2020年以來,“粵省事”持續關注民生問題痛點,上線了眾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新功能、新服務。如,上線社保卡領取基本養老金服務,推動社保服務“一卡通”,進一步方便參保用戶;推出全國首個全流程網辦的出生醫學證明申領服務,證明辦理后可直接郵寄到家;新增“三農專區”,向廣大城鄉居民提供各類服務事項辦理、查詢等便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數字政府建設并非“粵省事”單兵突進,而是與“粵商通”“粵政易”相互融合,形成“粵系列”這一聚合性數字政府平臺。“粵省事”主打民生服務,已覆蓋廣東七成常住人口;“粵商通”主打涉企服務,覆蓋廣東超過一半市場主體;“粵政易”主打政務應用,已基本覆蓋廣東全部公職人員。廣東通過不斷推進“粵系列”三大平臺之間的深度融合,使之成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改善民生的新利器。如,在促進居民就業方面,“粵省事”“粵商通”聯通共享的數字化就業供需平臺,企業通過“粵商通”發布招聘信息,求職者通過“粵省事”上傳求職需求,可在線上完成全部招聘流程,實現“零接觸”招聘,有效滿足企業用工和求職者的求職需求;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粵商通”的“員工健康申報”功能與“粵省事”的“粵康碼”功能聯通,實現信息共享,提前預警疫情風險;粵澳兩地恢復人員正常往來后,各級疫情防控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粵政易”隨時查看使用“粵省事”的“粵康碼”出入境的人次、人數、人員區域區分等信息,及時掌握出入境人流變化趨勢,提前做好應急準備,等等。
“粵系列”的生動實踐,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楊鵬飛表示,下一步將推動“粵系列”從注重實名注冊數量向注重用戶功能、服務和體驗轉變,促進線上、線下各類政府和社會服務渠道深度融合,構建泛在普惠的政務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捷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