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粵讀通”工程被列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記者獲悉,因為有了“粵讀通”工程,目前,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等21個城市、22家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已實現互聯互通互認。
“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充分依托廣東省數字政府“粵省事”平臺、廣東省身份統一認證平臺優勢進行開發,以讀者數字證卡——“粵讀通碼”的形式呈現和使用。
2021年4月23日,“粵讀通”項目在“粵省事”平臺正式上線。市民無需辦理實體借書證,只要動動手指便可“一鍵式”注冊,成為任何一家圖書館的讀者,進行辦理圖書借閱、續借、查詢等業務,更可瀏覽下載各館的電子資源,充分享受“一次辦理,全省通用”的便利。
截至9月21日,開通并領取“粵讀通”電子證照的讀者達2.56萬人次。
“粵讀通”工程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十四五”期間促進圖書館行業開放融合發展、推動省內圖書館服務一體化建設的創新嘗試。除了依托“粵省事”平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還獨立開發“粵讀通”專用小程序和動態“粵讀通碼”,為讀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借閱服務。
據介紹,“粵讀通”具有三大成效。一是通過人臉識別等方式與廣東省身份統一認證平臺進行實名認證,保障用戶數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簡化讀者辦證步驟的同時,實現省域合作圖書館讀者信息互通互認。
二是充分利用“粵省事”實名用戶超億級的高頻應用入口,嵌入“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實現“粵讀通”服務開通、“粵讀通碼”證卡添加等功能。借助“粵省事”平臺加強“粵讀通”的應用宣傳推廣,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公眾知曉度、參與度和便捷度。
三是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獨立開發“粵讀通”專用小程序和“粵讀通碼(動態)”,讀者初次登錄領取電子證照時,只需綁定小程序便可重復使用。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粵讀通”工程將逐步覆蓋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進一步打造高質量公共文化便民服務品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認知度,營造“書香嶺南”全民閱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