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關系民生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近年來,廣東省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任務抓緊抓實,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始終堅持嚴密的環境法治與轉型升級、創新引領和企業環保自覺相協調。全省經濟總量連續31年排名全國第一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大氣質量在全國領跑先行,主要江河水質保持優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我省環境質量約束性指標的達標形勢依然嚴峻。李希書記、馬興瑞省長一開年就簽發了污染防治攻堅戰1號令,動員各地各部門奮力沖鋒堅決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約束性指標。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助推污染防治攻堅戰,各級政協委員義不容辭。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更加反映出堅持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更需要工商企業進一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履行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推動全省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向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發出倡議:
一、 做踐行綠色發展的楷模。各級政協委員要從自身做起, 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各界人士投身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經營工商企業的政協委員要積極推進清潔生產, 發展循環經濟,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全力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持續開展企業環保宣傳教育,加強企業環保文化建設,樹立和強化環保誠信意識,恪守環保信用,將環保誠信理念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及時公開企業環保信息,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二、 做依法治污的典范。切實增強環保自覺,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始終做到項目謀劃時就充分考慮環保可行性,項目設計時堅持最優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水平,項目建設時堅持綠色施工、最大程度減少生態破壞、管控好揚塵等污染,項目投產前主動開展環保驗收、申請排污許可證,項目投產后切實做好治污設施運營管理,嚴格按照排污許可要求做到廢水、廢氣、噪聲達標排放,妥善處置固體廢物,主動配合環境現場執法檢查和監督管理。
三、 做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建設者。抓住節能環保產業廣闊前景和巨大商機,廣大工商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發展,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發展的重要領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開展污染防治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推廣,主動參與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綠色金融創新,積極拓展環保產業經營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攜起手來,踐行倡議,當好生態環保模范,為我省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廣東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辦公廳
202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