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欧美俄罗斯乱妇

“鏈”動發展,湛江綏化解鎖合作密碼

作者: | 來源:南方新聞網 | 時間:2025-03-13 點擊數:- 分享到:
  編者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深入實施東北全面振興等戰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2017年以來,廣東、黑龍江持續深化對口合作,共同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為展示兩省對口合作新成果、挖掘跨省合作新機遇,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推出“攜手記”系列報道。今天聯動東北網推出系列第七篇《“鏈”動發展,湛江綏化解鎖合作密碼》,帶您了解廣東省湛江市與黑龍江省綏化市如何攜手共發展。
  早春三月,廣東湛江遂溪縣的種植基地喜迎豐收,一顆顆色澤金黃、個大飽滿的馬鈴薯破土而出,農民們正忙著收割、分揀、打包。而這些馬鈴薯的種子,來自遠在黑龍江的綏化。
  2017年,湛江市與綏化市成功牽手,結為對口合作城市。兩市自然稟賦差異大、經濟互補性強,這些年來通過打通產業、人才、市場“三鏈”,不斷解鎖合作共贏的密碼。
  

  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稻田公園。圖片來源:東北網
  北薯南種,打通產業鏈
  綏化和湛江的故事,是從馬鈴薯開始的。
  2024年5月,黑龍江省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立軍率調研組蒞湛調研湛綏農業合作成果,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曾進澤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首先前往位于遂溪縣城月鎮石塘村的粵黑合作“稻—稻—薯”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每年11月前后,在兩地政府的牽線下,一群來自東北的“候鳥農民”都會從松嫩平原的黑土地奔赴這片雷州半島的紅土地。這些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的農民帶著優質的種子、技術和裝備南下種植馬鈴薯,4月再北上返鄉。
  在這段時間,遂溪縣溫暖如春,但大片土地都處于閑置狀態,而望奎縣的農民和機械又受限于東北寒冷的冬天而無活可干。雙方能不能互補一下呢?2015年開始,兩地相關部門開始合作探索“北薯南種”的可能性。
  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常更國,見證了這一農業合作模式的發展歷程?;貞浧甬敵酢八敛环敝畷r,他動情地說道:“遇到病蟲害的時候,我們聯系當地農技推廣中心部門,他們派來了很多技術人員,給予我們指導,病蟲害就緩解了,廣東專家到現在也是一如既往支持我們。”
  隨著2017年粵黑兩省正式建立對口合作關系,除了在旱坡地上種馬鈴薯,廣東方面又提出了在稻田上稻-薯水旱輪作的新思路,將“北薯南種”升級為“稻—稻—薯”高效產量模式。2018年,廣東省相關部門成立項目組,以龍薯合作社聯社為基礎,引入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及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區域合作新模式。
  目前,粵黑合作“稻—稻—薯”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約4200畝,形成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實現優質稻谷年平均畝產900公斤、馬鈴薯畝產2300公斤、綜合畝產值超1萬元。同時,遂溪縣在該基地建設雷州半島首個規?;?G農業基站,安裝蟲情燈、氣象站等設備,對農田進行農事計劃、溯源管理、產品管理等操作。
  通過盤活整合兩地閑置的農業生產資源,湛綏糧食產量大幅提升,也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在廣東種地的望奎縣農民每年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同時每年都有1500多名湛江農民參與其中獲得收入。
  “一個地方土地的流轉率越高,這個地方的農業規模就會上來,隨之是農民的增收?!彼煜h委常委、副縣長龐宇表示,“稻—稻—薯”合作對優化農業結構有著重要作用。根據中共遂溪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預計遂溪縣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連續4年穩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粵黑合作“稻—稻—薯”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黑龍江調研組的第二站是遂溪縣草灘鎮釵仔村。龍薯聯社在此開展飼料玉米種植試驗,進一步解決南方豬飼料中玉米原料需從北方長途運輸的問題。目前該試驗田面積為150畝,總產量達15萬斤,總產值約22.5萬元,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從種植到加工、物流再到銷售,隨著兩地產業鏈進一步打通,黑龍江的種植技術為廣東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智慧,廣東的市場優勢也為黑龍江的農產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如今,湛江市已在望奎縣設立6000噸異地糧食儲備基地,望奎縣也進駐湛江市26家連鎖商超,年銷售龍江農產品超3000噸。
  此外,2024年2月,湛江遂溪縣發展和改革局和綏化海倫市糧食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開展糧食購銷業務、海倫大米基地建設和品牌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特色農產品進出口業務及跨境電商業務等,持續推進兩地糧食對口工作。
  你來我往,打通人才鏈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要打通湛江與綏化之間的產業鏈,必須打通兩市的人才鏈。
  首先打通交流渠道,打開發展新思路。兩市間推進干部互派交流,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2024年,綏化市委組織部先后委派17人到湛江市進行調研學習,選派10名優秀干部到湛江市各縣市區跟崗學習;湛江市委黨校舉辦綏化市委組織部培訓班,共有45名綏化市干部參加,進一步實現兩市經驗共享、優勢互補。
  其次打通人才供需端,打開就業新空間。兩市深化人力資源合作,推動人才與產業精準對接。湛江與綏化建立就業人才信息共享溝通機制,打造兩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交流平臺。2024年湛江共向綏化推送就業崗位信息3批次,涉及企業29家次、招聘崗位1649個,緩解了湛江部分企業“用工荒”與綏化一些民眾“就業難”的問題。
  “湛江天氣適宜,全年都可以工作,我感到很滿意?!眮碜越椈呐E吭诋數乜看蛄愎樯?,得益于湛綏兩市人社部門的牽線搭橋,她如今是湛江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車間輔助工,社保齊全,收入更有保障。
  

  湛江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表示,當前產業和經濟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本質上是人才的匱乏,只有產業鏈和人才鏈實現了動態匹配,才能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你來我往,人興財旺。人才在湛綏兩市之間流動起來,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從內到外,打通市場鏈
  產業與人才的結合點在于市場。湛江與綏化協同打通市場鏈,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市場沃土中,湛綏兩市科技創新合作結出碩果,努力實現從0到1再到100的跨越,讓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
  在科技創新方面,湛江與綏化都是“潛力股”。
  據《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顯示,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而在《2024年廣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中,湛江上榜企業數量又位列粵東西北首位。作為湛江科技創新的頭部平臺,湛江灣實驗室成功研發“湛江灣1號”“海塔1號”等多個海洋牧場裝備,在全國甚至全球實現“零的突破”。
  

  湛江灣實驗室
  與此同時,綏化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在持續提升。2024年,綏化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數量增長111%,科技項目資金增長246%,企業上云數量位居黑龍江全省第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全省第二。
  為了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湛綏兩市加力推進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間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孵化能力,并廣泛征集兩市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科技成果需求。2024年11月,兩市科技成果線上對接會順利召開,湛江市8個高??蒲性核髽I項目參演,促進科研成果供給和企業需求“雙向奔赴”。
  而實現從100到N的裂變,需要拓展更大的市場。湛綏兩市加強對外貿易合作,攜手從國內走向海外。
  出海遠航,湛綏兩市有疊加優勢。湛江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西部陸海新通道三大國家戰略交匯處,是“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廣東對接東盟的前沿城市,綏化則具有對俄貿易的區位優勢。
  中俄博覽會、哈洽會等展會活動是兩市合作的重要平臺。作為“中國電飯鍋之鄉”,湛江家電產銷量約占中國的30%,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出口。在2024年5月舉辦的中俄博覽會期間,湛江積極組織小家電基地參展,并在“粵貿全國”廣東—黑龍江經貿合作交流會上作湛江營商環境及投資政策推介,促進雙方企業投資貿易與交流合作。
  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湛江與綏化的攜手故事展現了粵黑合作的巨大潛力,也為跨區域聯動提供了更多參考。未來,兩地將繼續探索省際合作的新路徑,打開高質量發展新機遇的大門。
  統籌:何靜文 門麗麗
  策劃: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黎妙娟 郭姍
  撰文: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張治伊
  設計:劉曉磊
    <tt id="f0d7e"></tt>
  1. <button id="f0d7e"></button>

  2. <th id="f0d7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