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排行第三。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345°,一般為每年公歷的3月5日、6日或7日。
驚蟄又名“啟蟄”,西漢時,人們為了避開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地下越冬的蟄蟲,故為驚蟄。
草木復蘇、萬物始生。古人認為是春雷喚醒新的生命,讓他們悄然破土而出,但其實漸漸回暖的氣溫才是使得他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排行第三。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345°,一般為每年公歷的3月5日、6日或7日。
驚蟄又名“啟蟄”,西漢時,人們為了避開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地下越冬的蟄蟲,故為驚蟄。
草木復蘇、萬物始生。古人認為是春雷喚醒新的生命,讓他們悄然破土而出,但其實漸漸回暖的氣溫才是使得他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