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日前于四川成都勝利閉幕。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善用互聯網,賦能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
以網賦能,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今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在互聯網與我國經濟社會生活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幾乎無人不網、無事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主渠道。領導干部要善于通過網絡,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
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精神文明建設是做人的工作,人民群眾聚集在網上,我們的工作就要跟進到網上,把更多的精力、更深的功夫用在網上。要善于運用互聯網賦能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拓展“文明+互聯網”新模式,賦予精神文明建設“七十二般變化”,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呈現更精彩,為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的各項工作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
天地之大,黎元為本。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網絡覆蓋的地方,就是民意匯集的地方。互聯網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領導干部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傾聽網民聲音、回應網民關切,不斷夯實精神文明建設的群眾基礎。
以網賦用,讓正能量與大流量雙向奔赴。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全社會講文明樹新風。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就是要在網上聚文明力量、樹文明新風,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高昂的主旋律、充沛的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
讓正能量引領大流量向上向善。在網上,正能量內容往往能激發人們的強烈共鳴,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而吸引更多的關注與轉發,產生大流量。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堅持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干凈的金牌,實現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在網上實現了正能量與大流量的雙向奔赴。其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科技創新、凡人善舉、群眾生活,都是我們在網絡上激發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資源寶藏。
讓大流量為正能量注入新動力。大流量為正能量提供傳播平臺,讓正能量更廣泛、更快速、更便捷觸達更多人,呈現放大融合的倍增效應。近年來,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的活動,打造的品牌,搭建的載體,比如理論宣講、道德建設、榜樣選樹、移風易俗、志愿服務,以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乘互聯網的東風,不斷向網上延伸和拓展,用真理光輝引領網絡文化,用道德力量滋養網絡土壤,用時代新風塑造網絡空間,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共有的精神家園,每一位網民都是網絡文明建設的主體。廣大網民在現實生活中做社會好公民,遵紀守法、明禮崇德,在網絡空間里爭當中國好網民,增強文明意識,提升網絡素養,做到尊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為網絡文明建設作重要貢獻。
以網聚力,打響治理網絡生態空間的人民戰爭。共治共建清朗網絡空間,人人有責。構建理性有序、充滿活力的網絡生態,需要全社會齊動手共努力。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網絡空間日漸清朗,網絡生態逐步改善。持續凈化網絡空間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在網上活動的人、發生的事是現實的。網上風氣不論好壞,都是現實社會的反映,也都會反作用于現實社會。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都要依法治、守規矩。
齊抓共治,織密織牢網絡“防護網”。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凈化網絡空間任重道遠。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積極作為、鮮明褒貶,倡導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將日常工作和專項治理相結合,清理有毒有害內容,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壓緊壓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努力構建理性有序、充滿活力的網絡生態,特別是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織密織牢網絡“防護網”。
人人參與,匯聚各方共建網絡文明。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必須政府社會協同配合,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匯聚各方資源力量。網絡運營主體要強化行業自律,當好信息內容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做到文明辦網。網絡內容的生產者、創作者和發布者、傳播者要踐行網絡倫理,積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做到文明用網。廣大網民要規范網絡行為,自覺做網絡文明的傳播者、實踐者、守護者,做到文明上網。特別是青年人,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要發揚創新精神,激發創造活力,積極在網絡空間弘揚主流價值,傳遞道德力量,爭當文明榜樣,為網絡文明建設貢獻青春正能量。
弘揚時代精神、建設網絡文明,是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精神文明建設的光榮使命。讓我們用好用活互聯網,匯聚向上向善磅礴力量,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共同營造天朗氣清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共繪網絡文明美好畫卷,共赴網絡強國絢麗時代。(學習強國記者 陳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