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與遂溪縣那仙村村民觀察火龍果生長情況
湛江遂溪縣建新鎮那仙村有一片火龍果種植基地。走進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火龍果行間,燈光閃閃發亮。“怎么果園里也要亮燈?”記者覺得有些新奇。
佛山市三水區駐那仙村第一書記吳衛兵解釋說:“這是一項新的種植技術。通過掛燈增加果園里的光照,年前年后可增收2批果實,每畝年收益增加1萬多元。”他感觸道:“這燈光不僅照亮了當地的火龍果產業,更照亮了村民的脫貧路。”
深加工為農業種植上“保險”
那仙村有8條自然村,共5000多人,大部分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是典型的“留守村”。村中耕地平坦肥沃,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蔬菜等,但因缺乏規劃、農耕技術落后,農民一度“靠天吃飯”。
“土地是貧困戶重要的沉睡資產,要讓那仙村脫貧,就必須盤活沉睡的土地資源。”那仙村黨支部副書記、火龍果種植基地負責人周唐生介紹,2017年,對口扶貧單位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將那仙村的土地進行集體流轉,建起了1000多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引進了火龍果種植深加工企業廣東美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打造了集火龍果種植、銷售、加工及現代農業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持續開發式產業項目。
那仙村的火龍果扶貧產業火了,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村里的地也增值了。沒發展火龍果種植之前,土地出租每畝200元左右,如今每畝租金達800元。村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還有入股分紅。2019年,火龍果種植基地產業受益高達30萬元。
此外,建設在美辰公司廠房樓頂的光伏發電項目,也為貧困戶帶來額外的受益。裝機容量350KW,年均總發電量約為45.5萬度,年收益達20萬元。兩項扶貧項目每年總收益約50萬元,經分紅后貧困戶每人每年可獲1200元。
43歲的村民周柄彬原是貧困戶。火龍果產業入駐后,周柄彬和妻子分別在火龍果公司和種植基地找到了工作,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將近6000元。除了獲得產業分紅外,他們還在公司技術指導下,自己種植了6畝火龍果。
“以前自己種地,有時不知種什么好,現在有了火龍果扶貧產業,不僅有了專業技術指導,還不用擔心銷路。”周柄彬說,品質好的火龍果可以高價銷出,品質差的廣東美辰科技有限公司則以1.5元每斤的價格收購,確保村民不虧本,給村民農業種植上了“保險”。
扶貧扶志讓貧困戶拔“窮根”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生活好起來了,但要讓貧困戶真正脫貧,必須激活內生動力,讓貧困戶自己動手,用勤勞改變生活。”吳衛兵說,扶貧先扶志,要鞏固扶貧成效,必須拔掉貧困戶心中的“窮根”。
今年34歲的周林福,妻子身體殘疾,家中有3個孩子。為照顧家庭,周林福從未外出打工,一家五口靠著低保金生活。除了把自己的耕地丟給父親耕種,他只負責放牛。由于家里貧困,他總覺得低人一等,在別人面前彎著腰,沉默不語。
為了改變周林福“破罐子破摔”的頹廢思想,吳衛兵對照著幫扶政策,落實他家的生活和醫療保障,并把他安排進村里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工作,每個月可獲得2500元收入。同時,吳衛兵還常常和村里的老黨員給周林福做思想工作,鼓勵他積極面對生活,學習種植技術。“現在周林福完全變了樣。他在產業園里成了干活最勤快的人,見到村民也開始熱情地打招呼,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周唐生說。
周林福說,如今除了在基地工作外,他還積極耕種自己的田地,加上產業分紅和低保,全家每個月收入約6000元,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在扶貧干部的帶動下,那仙村的貧困戶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全村原有的貧困戶155戶貧困人口537人,均在2019年12月全部脫貧。
對話第一書記
村民放心種 企業幫忙銷
羊城晚報:為什么選擇在那仙村開展火龍果種植產業?
吳衛兵:幫扶單位在那仙村引入建設火龍果種植基地,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由當時該村有勞動能力的103戶貧困戶共442人成立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廣東美辰公司合作。合作社不參經營,風險由廣東美辰公司全部承擔,固定按實際投入資金的8.5%分紅給貧困戶。
當時,很多兄弟鎮街扶貧選種番薯、甘蔗等,我們通過考察調研,發現那仙村土質很適合種植火龍果。考慮到火龍果的銷售問題,還引進深加工企業,確保可持續發展。
羊城晚報:項目的落地實施取得了怎樣的脫貧成果?
吳衛兵:目前產生四個方面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村集體土地流轉收入;二是光伏發電分紅;三是火龍果基地入股資金分紅;四是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增收。項目的順利實施,大大促進了那仙村貧困戶增收脫貧。
數說成效
●2019年底,那仙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86萬元,當年在檔的129戶455人全部脫貧。
●那仙村村貌建設投資1200萬元,村居環境明顯改觀。
●幫扶單位四年投資509萬元,完善那仙村的基礎設施,助村民增收。
●投入365萬元在那仙村建設光伏規模350KW項目,項目累計收益9.8萬元。
●投資350萬元種植火龍果,每年按8.5%回報率產生分紅28.26萬元,惠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