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欧美俄罗斯乱妇

打開無障礙閱讀
您的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環境保護

廣東三年攻堅換來碧空藍天

  • |
  • |
作者: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時間:2021-01-20 09:20:01 點擊數:-

  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達95.5%,PM2.5平均濃度低至22微克/立方米

  2020年,廣東省在藍天保衛戰中取得驕人成績。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2020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廣東僅珠三角9市納入考核)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排行榜——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廣東占據6席;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城市,廣東7市躋身其中,其中肇慶、東莞、佛山、中山包攬前4名。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AQI)為95.5%,完成國家要求考核目標;全省PM2.5平均濃度低至22微克/立方米,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目標(25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1%,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成績;全省臭氧濃度為138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下降12.7%,實現5年來PM2.5與臭氧首次同步下降。

  減排——路徑對了,就堅持走下去

  95.5%,這是國家對廣東省2020年藍天保衛戰中AQI的考核目標。經濟、人口體量都如此巨大的廣東,要實現這一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自2015年起,廣東省6項污染物年均濃度整體達標;2018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珠三角也從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原有三大重點區域退出。然而,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路徑對了,就堅持走下去。”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表示,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好策略、好方法必須堅持,其中減排是“王道”,要深挖減排潛力。

  “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這是廣州這座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型城市的治氣“秘笈”和“路徑”。

  幾年來,廣州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不斷深入推進落實。

  “開了這么多公交車,就數這種純電動車最舒服、最平穩,無油煙,噪聲也小。”有著36年駕齡的陳師傅對電動公交車贊不絕口,“充電一晚,可跑上一天,200多公里。”

  廣州累計投入上百億元,投放新能源公交車超1.4萬輛、純電動巡游出租車超1.3萬輛,全市591臺城市配送車輛也全部采用純電動貨車。僅此一項,一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兩萬多噸,約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10%。

  為給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廣州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即便是納稅大戶,一切也要以生態環保為核心。

  2018年,廣州市先后關停了廣州發電廠、旺隆電廠、粵華電廠共9臺燃煤發電機組。此外,關停或實施清潔能源改造26臺燃煤鍋爐,燃煤鍋爐由“十二五”初的約1400臺降至30臺且污染排放全部達到燃氣標準。2019年,廣州提前一年完成廣東省下達的3年減煤199萬噸的任務。2020年1月-11月,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再減煤約164萬噸。

  走進位于肇慶市高要區的新明珠陶瓷集團薩米特陶瓷工廠園區,寬敞明凈的生產車間顛覆了記者對陶瓷企業生產場景的印象。陶瓷企業“煤改氣”是肇慶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之役。自2013年推進“煤改氣”以來,截至2020年底,肇慶計劃實施“煤改氣”的52家陶瓷企業188條生產線已全部完成改造。

  暨南大學研究團隊追蹤報告顯示,相比2013年,肇慶市陶瓷行業煤炭消耗量大幅下降,SO2和顆粒物排放實現減排超過50%,NOx實現減排近30%。

  據了解,“煤改氣”后企業推動產品升級換代,積極搶占高端化市場,取得良好成效,部分新產品價格是原來低端產品的5倍以上。看到身邊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當初想搬走的幾家企業如今也不愿走了,主動申請“煤改氣”。

  協同——PM2.5與臭氧五年來首次同步下降

  密封艙里,一只巨大的機械手臂正在對汽車零件進行噴漆作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被收集起來進行處理。

  這是記者在中山市黃圃鎮見到“共性工廠”的一幕。據工廠管理人員介紹,工廠為附近汽車維修企業提供噴漆服務。“生產企業把費用平攤一起處理,不僅成本減少了,而且能免除后顧之憂。”目前,全市已有超過10家“共性工廠”落地,將家具、家電、汽車零部件等噴涂大戶集中管理。

  隨著大氣污染格局發生變化,各地臭氧污染日益凸顯。2019年,臭氧作為廣東省空氣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64.1%。有效防治臭氧污染成為廣東實現AQI 95.5%達標的關鍵。而VOCs排放管控則是臭氧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2020年初,廣東提出治氣新思路,藍天保衛戰開始邁入以臭氧污染防控為核心的新階段。隨即,各地對占全省VOCs排放總量76%的5650家重點監管企業實施銷號式綜合整治。

  自2020年5月起,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啟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達標排放百日服務行動,分批分組對各地市 VOCs 銷號式綜合整治進行全覆蓋現場幫扶指導,規范企業排放管理行為。

  監測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23日“百日沖刺”以來,全省AQI達標率同比改善17.4個百分點,為全年貢獻4.7個百分點,為打贏2020年藍天保衛收官戰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為提升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成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建省大氣污染防治“硬任務”攻關攻堅中心,委托5家科研單位組建若干個城市工作組,對東莞、肇慶、中山、江門、清遠等11個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進行精準指導、駐點幫扶,建立“科學”和“管理”的逐月閉環工作機制。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廣東省共發布空氣污染防治預警48次,啟動應急應對983城(次),成功“搶回”745城(次)優良天。

  “從廣東的實踐來看,臭氧污染可防可控,并且可實現與PM2.5同步下降。”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評價道。他表示,廣東探索找到了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污染物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與模式,為國家“十四五”實施PM2.5與臭氧協同防控策略提供了實踐經驗。

  降碳——牽住源頭治理“牛鼻子”

  “最終成交價為每噸28.10元。”南方航空戰略規劃投資部能源環保室負責人介紹說,2020年7月,公司將近幾年通過節能減排節省下來的約90萬噸碳排放配額進行拍賣,經過激烈競爭,最終被6家控排企業和5家投資機構購得,獲得收益2500多萬元。

  從宏觀層面的省、市、縣(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及低碳發展規劃,到微觀層面的低碳產品、社區、園區;從抓住重點行業、重點碳排放源的碳交易,到普惠公眾百姓、涵蓋城鎮農村的碳普惠;從國際前沿的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到領先全國的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工程……2010年以來,廣東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碳強度目標,10年累計下降超44%。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35.61億元,連續7年穩居全國第一。

  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需要更多的“源頭”治理。作為國家低碳省試點,廣東積極探索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推動經濟、能源、產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近年來,廣東海上風電產業步入快車道,全省開工建設項目規模超過900萬千瓦。廣東也是全國核電利用第一大省,總裝機容量1626萬千瓦,約占全國核電總裝機容量的33%。

  此外,廣東還是“西電東輸”用量大戶。各種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為廣東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綠色動能,也為南粵大地送去風清氣朗的一片蔚藍。

  據統計,2020年1月-11月,廣東消納清潔能源電量3082億千瓦時,按照等量替代煤電測算,達到了減排二氧化碳約24188萬噸的效果,以平均每畝樹林減排1.336噸二氧化碳折算,相當于植樹約18105萬畝,植樹面積約等于16.2個廣州。

  先行者再出發。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廣東將擁抱更多的“廣東藍”。


【打印正文】
    <tt id="f0d7e"></tt>
  1. <button id="f0d7e"></button>

  2. <th id="f0d7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