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勇當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排頭兵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偉大歷史成就。
近日,民進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在接受《南方》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有幸參與到這場偉大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真理力量。“十四五”時期,廣東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邁向更高水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
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水平
《南方》雜志: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廣東,都對廣東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廣東取得了哪些成果?
魯修祿: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帶領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強力推進治污攻堅,投入力度之大、工作措施之實、環境質量改善效果之好、群眾獲得感之強前所未有。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也率先經歷長期以來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模式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下好生態環境保護“先手棋”,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壯士斷腕的氣魄持續推動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優化調整,采取斷然之策、非常之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國,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茅洲河、練江、石馬河等昔日的“污染典型”變成“治污典范”,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水平,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
《南方》雜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廣東如何更好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形勢新任務?
魯修祿:進入新發展階段,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更多新形勢新要求,要牢牢抓住重大戰略發展機遇,準確把握目標和戰略方向,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
全面把握廣東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歷史機遇。“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當前,廣東省人均GDP已達到中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隨著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廣東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雙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對優良生態環境品質的需求更加迫切,“一核一帶一區”的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廣東將從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上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準確理解“十四五”廣東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任務。《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美麗廣東基本建成的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廣東將以建設美麗廣東為具體任務,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引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推進大氣、水、海洋、土壤、農村、固體廢物、環境風險等全要素全領域提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5年,廣東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境界,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為美麗廣東建設遠景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南方》雜志:闊步新征程,如何立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推動廣東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魯修祿:“十四五”時期,廣東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邁向更高水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是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率先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示范省。廣東于2010年啟動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以來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接下來,要加快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統籌推進化石能源壓減和清潔能源發展,全面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深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逐步將市場范圍擴大到建材、有色、鋼鐵等更多行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推進低碳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搶占低碳發展高地。要建立健全減污降碳協同機制,健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戰略、規劃、政策和制度體系,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將碳排放管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為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供支撐保障。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創新和探索攻堅戰新思路和舉措,集中力量在大氣、水、海洋、農村等方面打好一批標志性戰役。更加注重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理,加強陸海、城鄉、區域統籌,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更加注重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提高治污攻堅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設一批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組織環保科技項目攻關,著力破解“卡脖子”問題。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針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海洋環境保護、農村污染治理等基礎較薄弱領域,要聚力攻堅,補齊短板。在水、大氣等傳統領域,要向縱深拓展治污攻堅,推動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協同下降,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功能同步提升。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先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當前,我省“樓企相鄰”“樓路相近”以及建筑施工噪聲、娛樂業噪聲和餐飲油煙“環境擾民”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環境信訪仍居高不下,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好。要健全生態環境領域突出環境信訪矛盾化解機制,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強化創新驅動和示范引領,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要抓住雙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強化示范引領,全力打造大氣污染防治先行區、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樣板區、美麗海灣、綠色低碳發展區、土壤污染治理示范區和“無廢”試驗區。深化生態環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強與港澳合作,率先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和具有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五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生態環境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廣東省制造業規模大、門類多,生產過程中的環境風險源量大面廣,保安全、守底線的壓力大。“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加快提升應急能力,盡最大努力防患未然。
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南方》雜志: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有力保障。如何結合廣東本地發展實際,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魯修祿: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向縱深推進,綠色金融、財稅等經濟政策的激勵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廣東將堅持激勵與約束并舉,加快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接下來,要構建完善以法律為基準、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行政、市場政策體系,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優化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標準,更多發揮綠色金融、排放權交易、生態補償、推動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等市場激勵作用,完善推動價格、財稅、投資等正向激勵政策,推動全社會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的轉變。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預警、信息感知、執法監管、管控調度、環境應急、科技支撐能力建設,為生態環境統一監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