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三要素”法解決困擾群眾的生態環境問題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以來,持續向湛江交辦群眾信訪案件。湛江嚴格壓實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責任,堅持案件辦理過程中抓好“是否依法辦理”“群眾對處理結果是否滿意”“是否舉一反三排查整改”三個關鍵要素,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
溫情執法助無證洗砂廠轉養殖
群眾反映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造甲村水塔附近無證洗砂廠對環境造成污染,麻章區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到現場調查。
經查,群眾投訴反映的洗砂廠既不符合現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使用條件,也沒有辦理排污許可相關手續,其洗砂廢水排放到積水池后,再抽回用于洗砂,現場未發現洗砂廢水和泥沙排入農田、小溪等情況。
對此,麻章區生態環境部門向其發出《責令改正環境違法行為決定書》,并現場向企業經營者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積極引導其配合整改。經營者主動表示愿意關停洗砂廠并拆除生產線,隨即組織挖掘機和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拆除。
既要“又快又好”整改,又要提升整改“溫度”。麻章區有關部門現場還與洗砂廠負責人座談,傾聽其發展需求,主動為其想辦法、謀出路。結合實際情況,并按因地制宜的原則,下一步將協助負責人將現有的積水池整治恢復成魚塘,幫助其轉產開展養殖,妥善解決好相關人員的就業發展問題。
另外,堅持以整改當事人和問題區域周邊群眾“雙滿意”為標準,麻章區太平鎮政府組織當地村委會和村民代表進一步溝通,通報此案的辦理情況,全面收集群眾對整改工作的相關意見和訴求,確保整改效果一次性到位。
結合此案的辦理,麻章區舉一反三,成立了洗砂廠整治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對轄區內的洗砂廠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整治困擾居民多年的臭水溝
而在湛江廉江市,困擾城南街道居民20年的排水明溝渠也得到有效治理,“長年臭氣熏天、蚊蠅滋生”的現象有效改善。
群眾反映,廉江市城南街道日新路住宅區東面有一條裸露的溝渠,離住宅只有三、四米,上游片區居民及日新路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溝渠。據現場調查,該排水明溝渠建于上世紀90年代,后來隨著城市擴容,片區內的石頭墩村村民小組將該村土地分配給村民建房,但未同步規劃污水配套設施,村里部分群眾私建房屋也未配套建設三級化糞池,將生活污水直排入該溝渠,致使該溝渠污泥堆積較多,產生臭味、滋生蚊蠅。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廉江市立行立改,同時組織多部門人員到現場沿線察看整改落實情況。有關部門對該段250米的排水明溝渠進行清淤,依法拆除排水溝渠兩旁亂搭亂建的建筑物,整治周邊環境,責令4戶直排污水的居民限期改造污水排放設施。
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廉江市還計劃在該溝渠建設截污管網,將該區域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排污管網,最終納入污水處理廠范圍處理。同時,加強對周邊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促使居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并組織加強全市衛生檢查,定期對該區域開展滅蚊活動,共同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本欄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