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系統總結和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其中在總結思想文化方面的優勢時,明確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一優勢?這一優勢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更好發揮這一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指出了把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顯著優勢鞏固好發揮好的基本要求。
一、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而不是別的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一切理論與實踐活動都是在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文化土壤中開展的,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文化土壤,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深深影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與實踐。因此,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開展革命、建設、改革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活動,不應該也不可能脫離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文化土壤。如果脫離了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文化土壤,那么,中國共產黨就站不住腳,更談不上發展壯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就扎不下根,更談不上開花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可能開創,更談不上堅持和發展。而這也就是我們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原因所在。
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而不是別的性質的政黨,這一政黨性質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和行動指南。如果動搖和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那么我們黨就會迷失方向、走向歧途,就必然會喪失先進性、蛻化變質,也就不再成其為共產黨了。因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個牢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問題,不論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論怎樣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都不能動搖以至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是底線問題、根本性問題,必須頭腦清楚、堅定不移。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注意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而不是割裂對立起來,既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相融通,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浸潤并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又以馬克思主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變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科學認識、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共產黨人掌握和運用規律、認識和改造世界、開展和推進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和對待中華傳統文化,首要的是歷史地辯證地認識和評價中華傳統文化。一方面,要認識到今日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現實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歷經幾千年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歷史中國的發展進步,包括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鞏固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對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對今天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撐,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為治國理政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方法指引、智慧啟示、經驗借鑒。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中華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的東西,特別是到了后來,這些糟粕越來越成為束縛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思想文化因素。
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和方法也就清晰了,這便是: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弄清楚中華傳統文化中哪些是優秀的、是精華,哪些是陳舊過時的、是糟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與此同時,旗幟鮮明地既反對那些無視中華傳統文化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主張全盤否定歷史、割斷文化根脈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又要反對那些無視中華傳統文化中陳舊過時以致變成糟粕的內容,主張全盤接受、照套照用,甚至鼓吹以儒代馬、儒學復興的復古主義觀點。
三、堅持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做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好,還要弄清楚為何弘揚、弘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決不是口頭說說、書里寫寫那般簡單,而是一項集研究闡釋、宣傳教育、普及應用等于一體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如果漫無目的地陷入故紙堆中流連于舊人故事,脫離今天的實際而坐而論道、只說不做,或者滿足于在講稿中、書齋里和課堂上機械地寫寫講講,是不可能取得實際成效的。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中,必須注意聯系實際、有的放矢,關注社會需要、回應時代要求,同我們正在進行的火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同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時代問題相聯系,做到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把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有益成分從講稿中、書齋里和課堂上普及推廣應用到群眾中、實踐里和社會上,真正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以化人、資政育人的作用,努力解決和回答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服務,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服務,為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服務。
四、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意識也隨之變化。相比于過去的中國,今日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優秀成分,到了今天可能也已經不再符合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了,它們與今日中國正在努力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等已經存在許多不適應不協調的地方。因此,做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只是簡單地機械地繼承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結合今天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形式有所創造、有所發展,推陳出新,特別是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這一重要論述,既指出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內在聯系和相同相通之處,也指出了二者在著重點、對象、途徑、目標上的差異,為我們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可以據此打一個比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好比一篇需要接續完成的大文章,創造性轉化就是結合今天的社會實際,對這篇文章已有的于今天依然有借鑒價值的觀點,在賦予其新的內容的同時,用今天人們比較通用和熟悉的文字和體裁表達和表現出來;而創新性發展則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社會發展進步的實際和需要,續寫新的篇章,使這篇大文章的整體內容得到拓展、豐富和發展。
總之,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始終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才能不斷續寫中華文化新輝煌,形成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顯著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助力和支撐。毫無疑問,這一優勢要繼續堅持好發揮好。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