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三大新基礎產業
■基礎性產業分兩類:一類是傳統基礎產業,通常是指支持生產生活的交通、道路、碼頭、港口、通信、能源、水利等,它們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另一類就是新基礎產業,即支持未來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支持新型智能產業發展的現代基礎產業
■新基礎產業可以從“硬、軟、聯”三個方面來進一步說明。“硬”指的是以5G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為代表的“硬基礎”;“軟”指的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IT軟件等為代表的“軟基礎”;“聯”指的是以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智慧電網等為代表的“互聯性基礎產業”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政府在穩定經濟增長與就業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針對有序復工復產,除了已出臺的金融支持、稅收返還、失業救濟、租金減免、創新鼓勵、網絡平臺使用等政策,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發展新基礎產業也是重要方面。
不只是“云+網+端”
當前,我國的基礎產業有轉型提高的空間,但在滿足社會需求總量方面的供給已有結余。因此,政府直接參與投資不應局限于現行基礎產業,更應以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關注新型基礎產業。
在疫情防控中,現代通訊、數據、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越來越體現出重要作用。例如,互聯網及5G技術支持高危病人的遠程視頻診斷;移動通信公司通過數據收集,出具個人14天未外出的通信證明;網上預約購買生活用品與口罩;線上遠程辦公、網上授課交流等。這些事例表明,現代科學技術、高技術產業已經全面滲透人們的工作生活、社會交往、健康衛生、休閑娛樂、學習教育等領域,其中一些新興產業甚至可能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基礎產業。
基礎性產業分兩類:一類是傳統基礎產業,通常是指支持人們生產生活的交通、道路、碼頭、港口、通信、能源、水利等,它們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另一類就是新基礎產業,即支持未來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支持新型智能產業發展的現代基礎產業。
有人將新基礎產業表達為“云+網+端”。其中,“云”指的是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交互和使用模式;“網”指的是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端”指的是終端、智能應用程序等,負責用戶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這種表達有一定道理,但未能完全涵蓋新基礎產業的內涵。
新基礎產業可以從“硬、軟、聯”三個方面來進一步說明。“硬”指的是以5G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硬基礎”;“軟”指的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IT軟件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軟基礎”;“聯”指的是以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智慧電網等為代表的“互聯性基礎產業”。
這些新基礎產業的發展應用將廣泛影響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運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教育和知識傳播等。可以說,新基礎產業已成為決定未來社會與生活、經濟與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對現行產業轉型升級與未來新興產業發展將起到重大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注意協同創新、合作發展
從長遠來看,政府直接參與投資發展新基礎產業,可以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進而擴大需求、增加就業、穩定增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滿足、產業體系現代化、國際競爭力提升奠定扎實基礎。具體來看,推動新基礎產業發展,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5G通信。5G技術決定了新基礎設施的集群狀態和未來領先性。發展5G通信,既要在核心技術層面,加大核心器件的研發,也要在基礎設施層面,繼續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同時,在應用層面,著力推進5G與金融、貿易、工業互聯等智能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上游的基礎設施方面,5G對天線業、射頻業、光模塊/光網絡等產業的技術發展產生了新的需求。相較于4G技術,5G的頻譜效率將提高5至10倍,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中游的運營商服務方面,5G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運營商需要做好管道和承載,并針對不同的帶寬要求設計產品業務。
在下游的終端和應用方面,由于5G具有大帶寬、低延時、高可靠等特性,能夠推動人機物海量互聯,能夠為平臺經濟中的信息消費、供需對接提供更高速、可靠的連接能力。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內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5G賦能工業互聯網,將催生全新的工業生態體系,二者的融合必將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競爭力、推動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人工智能的發展,應重視與制造、金融、商貿、交通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打破傳統企業與相關人工智能企業的合作壁壘,規范數據安全。
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包括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其中,基礎支撐指的是芯片、傳感器、數據服務和云計算等計算機基礎設施服務;關鍵技術主要是指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等算法的迭代優化;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覆蓋“智能+”的各個領域以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
三是大數據。大數據產業包括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工業大數據、行業大數據、大數據產業主體、大數據安全保障、大數據應用等內容。從大數據產業鏈競爭態勢來看,大數據產業鏈的局部環節競爭程度差異化明顯。其中,產業鏈中游的競爭集中度較高,產業鏈下游的競爭集中度較低,是國內新興企業最有機會的領域。
可以預見,未來幾乎各個行業、領域都需要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我們亟須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方面加大研發力量,以期取得突破性成果與進一步發展。
總體來看,大數據能夠提供海量數據資源,為生產與服務決策提供信息內容;5G技術能夠提升信息傳遞速度,為數據傳輸提供技術支撐;人工智能主要是信息處理技術,為數據的分析處理提供更為成熟、科學的決策方案。
以上三個重要的新型基礎性產業及產業鏈,構成了新基礎產業的生態結構,賦能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我們不僅要在三個產業同時發力,還需要注意三個產業及其領域的協同創新、合作發展。如此,才能真正使之成為經濟與社會、產業與民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
(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