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的時代闡釋與青年人格塑造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這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廣大青年建功于國家和社會的一貫期許,又體現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思想行為的新要求。
五四精神大義在持續變遷的社會場景中不斷凸顯愛國認同
五四運動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的源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因。五四精神的主要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其中愛國主義是核心、靈魂和總綱。不論處于何種歷史場景,愛國主義旗幟總能凝聚起最廣泛的民族力量。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五四精神為思想資源的直接源頭,創制并不斷完善革命話語體系,以適應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新中國成立后,黨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思想改造,需要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并成為革故鼎新的主力軍,因而開啟了五四精神現實性轉化的探索路徑。改革開放重啟中國現代化之路,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的話語氛圍之下,重新解釋五四價值,打通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區隔。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力求回歸本源,喚起初心,超越世俗,走向理性,從而更加有效地激勵廣大青年鑄造“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人格,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五四運動是由青年發起的,它更是全體人民的,是全民族的。通過紀念五四,在培養廣大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也應該激發起各行各業、各族各界、全社會各領域的創新創造熱情。青年作為洶涌而至的“后輩”,人類文明總是由他們接續傳承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強愛國認同,凝聚民族共識,進而在現代化進程中領跑時代,青年人使命在肩。
五四運動帶來的現代性與中國青年的現代人格生成
五四運動是民主革命的新起點,無疑也是現代中國的新起點。其原因在于五四運動是中國第一次主動地參與國際事務,第一次實際地體驗到中國人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五四運動催生了現代政黨,從此成為領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政治力量;民主與科學作為五四時期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既是中國現代化的主要目標,也是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而且,要救國,創建新國家,需要個人的新思想、新觀念做支撐,而個人價值的發現正是社會現代轉型的關鍵。五四理念構成中國現代人格的必備要素,主體意識覺醒的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此后成為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了通往現代化的“三座大山”,通過艱苦奮斗在“一張白紙”上建構起開啟現代化新圖景的物質基礎。1978年以來勃興的改革開放,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極大推動著國家現代化進程,同時也建構起當代青年現代性生成的社會場境。青年現化性與國家現代化互動密切而又充滿張力。改革開放的現代化是因,當代青年的現代性是果。反過來,當青年們陸續進入職場并日益成為中堅骨干時,他們的現代性意識又會大大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當代青年的現代性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分層次多角度呈現,而鑄煉當代青年的時代精神是他們重要的時代歸宿。
當代青年的時代精神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載體和支撐,至少包括公共精神、協商意識、規則意識、國家共同體意識、寬容與協作精神、自由意志、權利意識、政治參與意識、平等意識等要素。這些要素也正是構成現代性的主要成分。現代性內涵與當代青年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通,而且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通過青年群體的吐故納新,部分已經得以實現并將繼續下去。但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的雙重作用下,功利型個性自由有所泛濫,這對當代青年的時代精神的建構產生著不可低估的消極影響,需要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進一步化解和匡正。
廣大青年在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成長、奮斗
不論從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變遷,還是從國內深刻變革中的發展態勢來觀察,當代中國都面臨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大變局需要大格局,大問題的解決呼吁思想的大視野。而思想解放一直以來就是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新時代如何才能實現思想的真正解放,不斷推進現代人格的建構呢?
事實上,以“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為重要內容的五四精神作為一種基因,在100多年的風雨兼程中已經植入到了中國人的思想中。五四精神作為一種青年精神、現代精神、未來精神,成為不同歷史背景下中國青年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的重要精神支撐。這種精神在新的歷史環境中應該有與時俱進的闡釋,圍繞創造新文明、推動民族復興這一恒定主題,進一步因時因地而創造性發揚光大。
新時代青年對五四精神乃至革命文化的認知,的確存在認同客體的抽象性、認同主體的層次性、認同機制的復雜性等突出問題,而且社會分層與利益分化影響認知取向,信息化與新媒體技術造成魚龍混雜,價值多元與文化思潮帶來觀念沖擊。要破解這些認同傳播中的結構性限制任重道遠,需要科學理性的頂層設計,需要共青團組織的積極介入,以及對五四精神傳播機制的整合。同時,還要加強對外宣傳,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五四故事,將五四精神融入世界文明大潮之中。
五四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一種口號,而是需要用果敢行動去實踐的,這其中必然有奉獻甚至有犧牲。在這場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集體行動中,青年沒有任何猶豫和退縮,勇敢地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在脫貧攻堅的決戰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中,青年同樣能夠以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發揮“后輩”應有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運史學科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