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潤物無聲中深植初心使命
談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毛澤東曾說:“不能用粗暴的方法,不能下大雨,要像下小雨一樣才能滲透進去。”這對我們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深植于黨員干部心田很有啟示價值。
打鐵必須自身硬,什么時候我們黨自身堅強有力,黨和人民事業就能一往無前、所向披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們黨的自身建設,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再到這次分兩批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都是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主題教育是黨性鍛煉的大課堂、大熔爐,既要“潤物細無聲”,還要“良久有回味”,在觸動“心靈之弦”時入腦入心,在“直抵人心”中實現自我革命。
古人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思想政治教育猶如空氣一般,雖沒有固定的章法模式,但無處不在,開展教育最需要的是和風細雨,最怕的是疾風驟雨。毛毛雨,溫和細膩持久,能悄無聲息浸入大地,漸漸與之交融,地面在一呼一吸之間就滲透下去。而疾風驟雨,雨勢過急過猛過快,不僅來不及下滲,還會因劇烈沖刷地表而形成隔斷層,發生徑流,阻滯雨水滲入地下,甚至出現雨過地皮濕,根本吸收不了的現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自覺對標對表,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在講究精細作業的“精準滴灌”中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解決思想根子的問題,堅決防止出現“上熱下冷”“大水漫灌”“流于形式”等現象,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人的思想是軟的、活的,做人的工作最忌生硬和死板。這次主題教育的總要求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是在人的頭腦中“搞建設”,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律。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單位開展教育,喜歡上大課、搞演講、寫心得體會等,緊鑼密鼓一哄而上;有的很長時間悄無聲息不作為、沒動靜;有的搞“一刀切”“一鍋煮”,多是形式主義的說教,缺少實實在在的載體;等等。從總體上看,這是典型的任務式思維,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該抓的教育都抓了、該寫的體會也寫了,實際效果卻淺嘗輒止、大打折扣。暴雨來得急去得快,小雨卻一點沒下。如此搞主題教育,難免偏離方向、誤入歧途。
立物易,立心難。開展主題教育既要有基于共性的倡導,又要有針對個性的引導,在細微處下實功夫,于無聲處見真功夫。“水到”自然“渠成”,要根據黨員干部具體情況,采取他們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舉辦讀書班等學習活動為載體,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經受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的洗禮,見賢思齊、化風成俗,回首出發的“原點”,對標“出發時”的信仰信念,靜下心來,好好學一學、想一想、悟一悟,把理論上的問題搞明白,把思想上的困惑搞清楚,真正打開心靈的窗口,沐之以春風、潤之以細雨,“柔中帶剛”,而不是強迫灌輸、使蠻勁用蠻力。唯有“潤物無聲”,在深化消化轉化上見成效,才能有效感召人、影響人。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微”至則“根”深,不重視細節的教育,就無法夯實思想的根基。找準直抵人心的切入點、契合點,像下小雨那樣“細雨滴潤”,在潛移默化中銘記初心、純潔黨性、增強本領,在循序漸進中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培養革命精神,就一定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