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北坡:解鎖“百千萬工程”密碼 急水迎來蝶變之路
農家樂、民宿、露營地、“四小園”、沙灘排球場、圖書角、積分鋪子、停車場等“星羅棋布”……10月12日,記者來到遂溪縣北坡鎮急水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近處有造型別致的迷你小水池、設計新穎的宣傳欄、木質涼亭、戶外滑梯,寬闊的廣場內各類健身器材有序地擺放著,目之所及,讓你感受別樣的“鄉村美景”。
自“百千萬高質量發展工程”啟動以來,急水村認真落實遂溪縣委、縣政府和北坡鎮委、鎮政府決策部署,加壓奮進、主動作為,以“百千萬工程”為龍頭,以黨建賦能為核心、以基層治理為抓手的建設模式,立足本土資源優勢,探索鄉村旅游和農業發展新路徑,“花小錢辦大事”,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實現了村莊的美麗蝶變,加快把村莊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響“急水品牌”。
構筑“強堡壘”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井然有序的鄉道串起田野與農房,美麗庭院錯落有致,家家門前綠樹掩映……漫步于急水村,這里空氣清新自然,民風淳樸,環境幽靜,村民利用閑暇時間三五聚集閱讀、打球、跳廣場舞,盡情享受鄉村振興發展成果,田園生活詩意而美好。
眼下的,急水景象,惹人欽羨,擱數年前,垃圾亂堆、道路擁擠……急水的逆襲之路離不開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據介紹,在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廣東電網湛江供電局等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指導幫扶下,急水村開展基層黨建提質年“1+2+6”行動,從強化陣地建設、培優領頭雁、創新動員機制三方面入手,推進急水發展迎來新變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急水村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員帶頭,選育“能人型”“致富型”村黨組織書記和自然村村民小組長。面對村莊規劃、四小園建設、垃圾長效管護等難題,村民小組長通過帶頭示范、群策群力、凝聚共識的方式激發起共同打造村莊的“新活力”,充分利用湛江供電局的資源優勢,積極與駐村工作隊簽訂黨建結對共建共享,做到組織共建、活動聯辦、資源共享。
當天,記者走進急水村文化樓,會議廳、圖書角、活動室、積分鋪子等一應俱全,有的村民在看書,有的在打乒乓球……整個活動中心內一派其樂融融景象。據北坡鎮工作人員何宇平介紹,這是村民自籌資金建設文化大樓,自此有了“微課堂”“議事廳”“宣講臺”“文化站”等,黨員群眾可以在這進行教育培訓、民主決策、活動學習等,拓寬工作新思路,傳播正能量,凝聚人心,提升村民的“精氣神”。
同時,急水村還創新動員機制,推出網格化管理機制、戶聯網自治互助“積分制管理”制度和微心愿等組合拳,推行以工代賑、投工投勞、積分制等制度,廣泛動員黨員群眾參與村莊治理建設各項事務,讓農民自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此外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通過“網格化+積分制+微心愿”相融合的治理模式,村民自治行為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群眾由“推著干”變為“比著干”“爭著干”。
還實行“黨員干部+鄉賢+房頭”的治理模式和“你的微心愿,我來幫你圓”的微心愿治理方式,結合“一中心一張網五鄉賢連五房頭”治理方法,讓“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平安和諧新鄉村。
打造微景觀 點“靚”綠美鄉村“高顏值”
“小”景觀點“靚”村莊“大”變樣,急水樹立“急水是我家,我家由我建”的主人翁意識,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口,利用空閑地段,開展“微改造、精提升”,并對巷道、三線整治,還新建陽光跑道及增設文旅配套設施等,打造各種微景觀,讓村民共建共享美麗鄉村。
精美的小水池、醒目的標識、競相綻放的龍船花、內容豐富的“文化墻”、綠意盎然的“四小園”等構成的微景觀點綴著干凈的路面,曾經荒蕪的空地紛紛蝶變換新顏,為美麗鄉村增添了絢麗色彩,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鄉村風景線。
“急水村是南渡行政村下轄的一條自然村,全村有82戶420人,6名黨員,總面積0.74平方公里。”南渡村黨支部書記李劍華說,急水村以黨建為統領,秉持“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用最低的成本打造出“小而精”的示范村,保留鄉村特色的同時從“清臟治亂”向“綠化美化”縱向延伸,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標準。
據該鎮黨委書記陳燕清介紹,為了讓急水“美”起來,北坡成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領導小組,秉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規劃理念,結合“微”行動,深耕“金邊銀角”,通過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勢造景、見縫插“綠”的方式,整合房前屋后、邊角地塊等零星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微景觀。同時在建設中推進“庭院扮靚行動”,收集改造升級廢棄物品,做到“變廢為寶”,還創新采用“鎮支出材料費用+村自籌人力費用”的方式,將“四小園”建設費用由原來的30元/米降低為15元/米,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點“靚”了村子“顏值”。
“這里原本是一塊荒地,坑坑洼洼的,通過改造,現在草坪、舞臺、涼亭、露營地、小樂園等一應俱全,點綴著鄉村風景,是村民最喜歡的休閑場地。”看著眼前的廣場,駐北坡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鄭方華告訴記者:“資金不夠,人力來湊,花小錢也能辦大事,這個村共籌集資金120余萬元,通過多方出資、群眾出工、以工代賑等模式,發動群眾參與家園建設,還精細化管理,制定急水村長效管護制度和辦法,組建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隊伍,實行家禽集中圈養,推行‘門前三包’制度、街巷責任制。”
來到“我在急水等你”的小景點,記者看到,竹籬笆墻上掛著蓑衣、斗笠、魚簍、辣椒、葫蘆;柵欄里圓圓的篩子盛著芋頭、番薯、葛薯……“真沒想到平時不起眼、可荒可棄的石堆、瓦罐、竹竿等材料還能派上用場,整理成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微景觀讓人眼前一亮。”急水村村民小組組長黃亞明一邊打理著景觀,一邊滿臉笑容地稱贊,原來這亂堆亂放,精心設計了一下,增添了別樣韻味。這種古樸的村落之美,吸引了不少周邊村民過來拍照打卡。
鍛造“主心骨” 鋪就“強村富民”幸福路
“我們村現在是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戶戶綠樹紅花,瓜果飄香,角角落落都打掃得干凈整潔,大伙兒住得開心又舒心。”對于村里的變化,剛從地里種玉米回來的村民李姨感受頗深,“以前的破爛地都變成漂亮的微縮景觀,如今處處是風景,幸福感爆滿。”
如果說鄉村美了,是“面子”上的榮譽,那么百姓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實惠。正是基于這個高標準的要求,急水村多措并舉,堅持以“整合資源要素、盤活集體資產、做優產業項目”為抓手,通過流轉土地、龍頭企業+經濟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和農家樂+民宿的文旅融合發展方式,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破繭成蝶”,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為了做強集體經濟,急水村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逐一梳理資產發包和運行情況,力保資產價值,變“資源”為“資金”。據介紹,北坡還推行“龍頭企業+經濟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村集體與龍頭企業簽訂“三包一保”合作協議,打造急水、何村等重點幫扶村番薯種植基地,在急水推廣番薯種植共600余畝,同時運用北坡集散中心地理優勢和薯粉加工廠保底價收購訂單模式,為發展番薯種植產業贏得了兜底保障,每年可增收480余萬元。
黃亞明是急水村的“斜杠干部”,身兼數職,既是村干部,還是村里致富“領頭雁”等。“我一直從事餐飲業,看到村里的變化,3年前也在自己家里開起了分店,一半生意,一半生活,也很不錯。”黃亞明開心地說道,這里靠近省道,距離鎮政府3公里,車流較多,一年營業額大概有180萬元,還可以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而村民黃馬福利用自家閑置庭院,不僅開了農家樂,還打造民宿,吸引了許多市民游客前來休閑玩樂。
一直以來,急水村利用區位優勢,積極探索農家樂+民宿的文旅融合發展方式,通過政策引導,多元綜合利用閑置農房資源,發展一批具有農家特色的農家樂和民宿,為游客提供“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賞農村景”的一條龍服務,盤活鄉村“小庭院”,讓“美麗庭院”成為“美麗經濟”,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談及未來發展,陳燕清表示,接下來,北坡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打造急水“經濟一條街”,引更多的鄉賢回鄉創業,培育壯大急水美食業態,并通過舉辦多場和群眾深度融合的鄉村音樂節活動,用音樂點燃鄉村夢想,用“詩和遠方”勾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豐富鄉村旅游元素,點亮鄉村“夜間”經濟,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打造“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鄉村文旅“打卡地”,譜寫“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