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廣東如何用數字化,助推公共資源交易降本增效
廣東按照國家部署,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數字化轉型,大力探索以“粵公平”為樞紐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廣東實踐”。
上線一年來,“粵公平”累計交易金額1.9萬億元,日均訪問量由上線初期4萬次上升至29萬次,累計入駐市場主體5.8萬家。
堅持“交易一張網”
六大集成服務持續為企業降本增效
作為全省公共資源的交易服務“總門戶”、數據共享“總樞紐”、協同聯動“總監察”,“粵公平”連通廣東政務服務網、粵商通(一站式移動涉企服務平臺)、粵省心(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等粵系列平臺,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提供“六個一”集成服務。
統一服務門戶,交易業務一站辦理。整合全省21個地市公共資源交易門戶與資源,集成各地創新特色服務,在PC端和移動端“多渠同源”為市場主體提供交易全周期服務,有效解決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入口多、公告多頭找等問題。
統一身份認證,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大力支持廣州、深圳參加招投標領域數字證書全國跨區域兼容互認試點,同時依托粵商通打造移動數字證書,對接省內CA公司并實現全省互認,企業只需辦理一次數字證書即可參與多類公共資源交易,數字證書使用成本降低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目前,全省已辦理移動數字證書1.3萬份。
統一推出電子保函,減輕企業資金周轉壓力。推出電子保函替代現金繳納投標保證金服務,有效暢通電子招標采購“最后一公里”,簡化保證金支付流程,提高采購效率。目前,市場主體累計辦理電子保函超19萬單,替代現金投標保證金560億元。
統一數據共享,交易主體少填少報。全面整合省內平臺、場地、專家、數據等各類資源,建立統一數據規范和供需對接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中心數據匯聚、清洗、分析、共享能力,有力破除數據壁壘,實現市場主體基本信息“一次收集、全省共享、少填少報”。
統一專家庫管理,不斷提升評標質效。一年來,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提供專家抽取服務2.6萬次。為進一步夯實專家庫管理,“粵公平”近期將上線專家考核評價、繼續教育等功能。在遠程異地評標方面,積極推動省交易控股集團、廣州、中山等地與新疆阿勒泰、西藏林芝開展跨省遠程異地評標合作,助力援疆援藏工作。中山市一年來與52個省內外地市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合作,為全省遠程異地評標工作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經驗。
統一服務評價,持續提升交易質量。連通12345熱線,引入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對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好差評”全覆蓋,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各類咨詢訴求。
堅持“全省一盤棋”
構建立體化協同管理新機制
2017年,廣東全面啟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設立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省級層面,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管理職責劃轉至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2022年,廣東啟動公共資源交易管辦分離改革,將省級公共資源交易類業務劃轉至省交易控股集團實行市場化運營,做到放活與管好有機結合,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效結合。
改革后,廣東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在數據資源、政務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統籌支撐作用,突破傳統碎片化、煙囪式的整合路徑,在全省范圍內統一規劃布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一方面,“粵公平”服務能力為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不斷賦能,促進各地結合實際發展創新,有力推動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均衡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對交易數據充分集成分析,“粵公平”對招投標等交易過程中的風險防控預警功能不斷提升,有效助力部門行業監管。如,珠海市構建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信息化預警指數(PRAI)體系,佛山市實施信用聯合獎懲機制,肇慶市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檔案電子化、數字化管理。
堅持“制度一攬子”
健全規范化運行保障體系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合相關省行業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了《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遠程異地評標管理暫行辦法》等,修訂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技術、數據、服務三大基礎性標準規范,并逐步完善目錄內交易領域全流程電子化交易規則。
下一步,廣東將持續優化風險防控模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投標文件的智能分析,助力行業監管。組織開展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能力第三方評估,并會同省有關部門修訂《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