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欧美俄罗斯乱妇

打開無障礙閱讀
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財政信息

遂溪縣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 |
  • |
作者: | 來源:本網 | 時間:2014-12-12 09:44:40 點擊數:-

遂溪縣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會報告遂溪縣201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是我縣實現“率先崛起”的關鍵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財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遂溪、實現率先崛起”這一目標,牢牢秉承“依法治稅、為民理財、務實創新、廉潔高效”的工作理念,著力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有效地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平穩發展。

(一)預算收支概況

全縣財政總收入32.08億元,比上年增收5.99億元,增長22.97%。其中:公共財政收入5.82億元,增長11.42%;上級補助收入22.94億元,增長19.22%;基金預算收入2.39億元,增長85.43%;上年結余8519萬元(其中:本級結余916萬元,省批復決算增加結余7603萬元)。

2013年當年財政支出28.08億元,比上年增支2.84億元,增長11.27%(其中:公共財政支出24.92億元,增長10.33%;基金預算支出2.62億元,增長43.31%;上解支出4482萬元;增設預算周轉金934萬元)。結轉下年支出3.87億元。

財政收入與支出相抵,結余1335萬元,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二)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公共財政收入方面:工商稅收2.52億元,減少5.67%;耕地占用稅2291萬元,增長34.37%;契稅2313萬元,增長17.83%;行政事業性收費1.3億元,增長29.57%;罰沒收入4740萬元,減少33.64%;專項收入2613萬元,增長3.32%;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4387萬元,增長197.22%;其他收入3620萬元,增長426.93%。

公共財政支出方面:一般公共服務3.11億元,減少3.01%;國防237萬元,增長25.4%;公共安全1.36億元,增長37.31%;教育7.7億元,增長26.44%;科學技術638萬元,增長13.73%;文化體育與傳媒2204萬元,增長44.15%;社會保障和就業3.44億元,增長28.81%;醫療衛生3.43 億元,增長1.18%;城鄉社區事務1422萬元,減少9.7%;農林水事務3.96億元,增長7.89%;交通運輸1960萬元,減少28.21%;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1402萬元,增長166.03%;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1572萬元,減少3.2%;住房保障支出4533萬元,增長39.05%;糧油物資儲備管理事務709萬元,增長13.8%;節能環保3044萬元、商業服務業等事務1088萬元、國債還本付息支出9萬元、其他支出295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基金預算收入方面: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418萬元,增長137.5%;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030萬元,增長132.77%;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76萬元,減少12.73%;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1596萬元,減少22.22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158萬元,增長110.67%;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收入900萬元,減少15.57%;育林基金115萬元,減少43.9%;散裝水泥專項資金69萬元,增長146.43%;文化事業建設費3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基金預算支出方面:城鄉社區事務2.25億元,增長93.88%;社會保障和就業653萬元,增長1.26 %;其他支出527萬元,增長71.1%;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43萬元,減少14%;教育2271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16萬元、農林水事務135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四)預算執行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2013年,受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縣各項經濟指標增速趨緩,稅收收入增長后勁不足,特別是作為我縣稅收支柱的涉糖稅收減收嚴重,我縣財稅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全縣上下通力合作下,財稅部門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化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各項措施,狠抓組織收入,合理調配資金,在稅收收入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確保了財政收入的增長,保障了重點支出的需要,切實推動了縣委縣政府重點決策的有效實施和財政正常平穩的運行。

1、加強財政調控,力促財源建設縱深推進

充分發揮財政調控杠桿作用,把財源建設作為促進我縣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富民強縣”的結合點,加快夯實財稅增收基礎。

——著力扶持現代工業。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加大對工業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培育重點產業、不斷培植新的稅源,力推重點稅源企業的可持續增加,增強我縣經濟的發展后勁。投入3160萬元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和創稅能力。

——著力創新扶持手段。一是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運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大財源建設投入。二是調整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結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大稅源企業在我縣安家落戶。安排重點項目和工業基地征地資金2.3億元,道路及排污工程建設3263萬元;安排縣城街燈、綠化、道路等市政維護經費3675萬元;安排招商引資、各種項目申報的洽談和獎勵等經費1568萬元,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工業經濟發展。

2、強化征管機制,力保財政收入持續增

縣領導高度重視,親自督戰,加強對收入的組織和協調工作,督促各征收部門落實收入任務。財稅部門不斷強化稅源監控,加強分析預測,健全協稅機制,狠抓稅收征管的科學化、精細化,確保稅收收入的應收盡收。縣財政積極完善非稅收入征管機制,繼續推行非稅上線征收,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稅收收入減收的情況下,確保了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

3、優化支出結構,力推民生福祉切實改善

2013年,為加快“幸福遂溪”建設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縣財政積極貫徹落實省政府10件民生實事、市政府15件民生實事和縣“十大民生工程”,在收支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確保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民生建設效果顯著。全年民生支出達19.72億元,比上年增支2.12億元,增長12.02%,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9.13%,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進一步增強。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全年安排農林水事務支出3.96億元,其中:投入水庫移民扶持資金1698萬元,幫扶移民2.8萬人;撥付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改造資金4620萬元,改建 2310戶;投入“村村通”自來水工程361萬元,惠及1.4萬人;發放石油價格補貼1.4億元,農資綜合直補和種糧直補 4479萬元,惠及農戶12.43萬戶;落實農村基層組織保障經費1792萬元,有效地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作;投入農村道路、生態文明村、“一鎮一廣場”、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資金2095萬元,安排扶貧“雙到”、“一事一議”、“兩不具備”等資金3091萬元,切實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教育強縣戰略,力促教育優先發展。全年教育支出7.7億元,增長26.44%,占公共財政支出的30.89%,完成省市下達我縣的目標任務。投入城鄉免費義務教育1.2億元;發放農村困難家庭學生補助等 845萬元;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5838萬元;投入教育“創強”7953萬元;安排校舍維修及安全工程等資金2192萬元;積極籌措資金發放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4213萬元,惠及教師7154人,有力推動我縣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支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保障機制。全年安排醫療衛生支出3.43億元,其中:落實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資金2.5億元,將87萬人參保的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投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等1695萬元,推動醫改工作的順利開展;撥付城鄉基本醫療救助及其他醫療保障3699萬元,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減輕群眾醫療負擔,促進醫療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全年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支出3.44億元,其中:投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助8266萬元,推進新型養老保障制度;落實城鄉低保救濟4616萬元,五保供養4246萬元,全力做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工作;安排撫恤、社會福利、殘疾人事業等資金6461萬元,提高優撫標準及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安排就業補助資金608萬元,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進一步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

——推動公共安全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加大公共安全保障力度,推動“平安遂溪”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公共安全支出1.36億元,比上年增長37.31%,其中:撥付公共安全轉移支付資金2732 萬元,保障政法部門公用經費投入;安排資金323萬元,深入開展“三打兩建”行動;投入1222萬元,用于新建看守所及110指揮中心建設;撥付綜治及維穩經費574萬元,切實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4、深化財政改革,提升規范高效理財水平

一是預算編制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預算編制信息平臺的作用,不斷充實部門基礎信息數據庫,繼續優化部門預算項目編制體系,推進預算編制科學化、規范化。二是國庫管理改革繼續深化。進一步擴大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在湛江五個縣(市)中率先實施與縣直預算單位的聯網,實現支付信息的共享,有效提升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繼續推行公務卡改革,打造陽光理財新篇章。三是非稅征管不斷規范。非稅實施上線征收,有效防范財政資金滯留單位現象,推進“收支兩條線”改革再上新臺階。四是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初顯成效。推行國有資產動態監管系統建設,強化單位資產信息管理,有效控制國有資產流失。五是財政監督機制日趨完善。開展清理“吃空餉”人員、“小金庫”專項整治和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推行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改革,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二、2014年預算草案

(一)2014年全縣經濟財政形勢分析

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2014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環境依然錯綜復雜,隨著結構性減稅、“營改增”試點行業的進一步擴大,新的稅收增長點還不明顯,再加上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壓減,勢必會給2014年的財政收入帶來負面沖擊。而支出方面,繼續加大對教育、農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的投入;確保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保障公職人員“托低”政策的實施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支出將大幅增加。因此,2014年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

(二)2014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對2014年預算編制的總體要求,結合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2014年我縣財政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改革創新和質量效益導向,緊緊圍繞縣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的“推動率先崛起、爭當全市縣域工業發展排頭兵”這一奮斗目標,著力優化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性支出,繼續加大對民生事業的投入,致力打造民生財政和公共財政,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三)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2014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安排6.58億元,比上年實際收入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3.71億元,占公共財政收入的56.36%;非稅收入2.87億元,占公共財政收入的43.64 %。

公共財政收入加上上級補助10.5億元,構成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17.08億元,剔除上解支出7214萬元后,本級可支配財力為16.36億元。

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2014年全縣公共財政支出相應安排16.36億元,比上年(預算數,下同)增長2.06%,具體支出項目安排情況如下:

一般公共服務1.93億元,減少7.13%;國防205萬元,減少5.09%;公共安全1.32億元,增長14.55%;教育6.42億元,增長2.3%;科學技術216萬元,增長18.03%;社會保障和就業2.42億元,增長1.6%;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1.88億元,增長30.09%;節能環保2327萬元,增長22.15%;交通運輸16萬元, 減少89.33%;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198萬元, 增長150.63%;商業服務業等事務125萬元,增長290.63%;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376萬元,減少25.54%;住房保障支出3134萬元,增長51.62%;文化體育與傳媒2605萬元、農林水事務9185萬元、城鄉社區事務467萬元、糧油物資儲備事務493萬元、預備費3000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四)基金預算草案

2014年全縣基金收入預算3.52億元,比上年增長25.67%。根據收入預算,相應安排2014年基金預算支出3.52億元,具體支出項目安排情況如下:

教育600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20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100萬元;農林水事務150萬元;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110萬元;城鄉社區事務3.42億元(包括用于市政維護、路燈、綠化方面支出的公用事業附加1000萬元,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1.84億元,土地開發支出5000萬元,城市建設支出370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1000萬元,補償被征地農民1000萬元,土地出讓業務支出200萬元,其他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1000萬元,公有房屋建設483萬元,支付破產或改制企業職工安置費500萬元,其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2000萬元)。

三、開拓創新,奮發進取,譜寫財政工作新篇章

2014年,為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著力做好“培財源、調結構、強機制、優作風”四個方面的工作,力求實現“增收、和諧、科學、效能”四個新突破。

(一)培財源聚財力,實現財政增收新突破

創新投入機制,支持轉方式、調結構,有效整合現有各項產業發展資金,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有效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步伐,積極培育財源。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結合本地優勢,積極拓寬財源,增強縣級財政調控能力。二是建立健全財政收入征管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各部門合作,推行社會綜合治稅,堅持提質增量,力促財政增收,為遂溪率先崛起提供堅強的財力保障。

(二)調結構優支出,實現和諧發展新突破

堅持以改善民生為主線,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著力“壓一般、保重點”,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一是積極推行教育強縣政策,重點落實桃溪小學遷建、大成中學新校址征地、教育創強等工作,不斷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貫徹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完善助學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二是加大“三農”投入,切實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雙到”專項資金保障機制,推進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三是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增加城鄉醫保的投入,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切實改善城鄉醫療條件。四是認真落實城鄉低保政策,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三)強機制重監督,實現科學管理新突破

一是加強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推進預決算信息的公開,不斷強化預算約束力和提高預算執行率。二是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強化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跟蹤問效,推進第三方獨立評價財政支出使用績效改革,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機制。三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控新增政府債務,完善舉債審批程序,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四是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國有資產購置、劃撥、拍賣、報廢等監管制度,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五是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規范財政資金的使用管理,切實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

(四)優作風強隊伍,實現機關效能新突破

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牢固樹立為民理財的宗旨,不斷規范和完善內部管理,強化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服務型、績效型財政。一是建立和完善學習培訓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二是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全面提高機關效能,切實增強財政干部執行力。三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強化廉政風險防范管理,不斷增強財政干部的戰斗力,切實打造一支政治堅定、忠于職守、清正廉潔、業務精良、奮發有為的財政干部隊伍。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各項改革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積極履行公共財政職能,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確保圓滿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為助推我縣率先崛起做出積極貢獻。

【打印正文】
    <tt id="f0d7e"></tt>
  1. <button id="f0d7e"></button>

  2. <th id="f0d7e"></th>